怎么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

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唐山大地震》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至少现在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于灾难电影,内地影坛几乎很少去涉及。而《唐山大地震》就是灾难电影中的佼佼者。

灾难来临,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外在的伤害而忽略掉了内在的伤害,这就很可怕。《唐山大地震》讲的就是关于灾害中人物的内心变化的事情。

在灾难面前什么选择是对的,什么选择是错的可以说拷问着每一个人。《唐山大地震》中的妈妈也经历了这样的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抛弃哪一个都是锤心之痛。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要面对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当方登自己成为了志愿者在的真的现场真正的经历灾难的时候才能更深刻的体味到那种取舍两难的心情。

方登又是幸运的,至少好有机会能够等到有这样的可以化解矛盾的机会。有些人可能从此再也无法从灾难中醒来。这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

所以,真是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30

冯小刚很擅于拍这种拷问人性的题材,不管外界对他的风评如何,这部电影却是真的拍得直击人心。

影片中采用了灰暗陈旧的色调,衬托出当年那些沉重的悲痛,仅仅是一个孩子站在废墟中的背景虚化镜头,便可知导演的匠心所在。

当年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朋友劝我不要看了,怕我这玻璃心受不住。过了些阵子我觉得自己把剧情都了解得差不多了才在网上把它翻出来,谁知道还是看得泪流满面。而这种感动大多来自于张子枫扮演的小女孩,也可以说是导演故意制造的这种人性冲突让我觉得无所适从。

这种冲突来自于“救儿子还是救女儿”。

李元妮在天秤的两端痛苦抉择,最终选择了儿子。大家都分析救男孩胜算更大,因为方金只能敲着小石头表达求生欲望,而方达却能开口说话,他们刚好在石板的两端,这个时候撬动石板另一个很可能会被压死。

讽刺的是,弟弟被救出来断了一条胳膊,被大家放弃的姐姐反而完好无损。谁都以为她没有生还希望了,两个只能选择一个,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真是莫大的悲痛。

多年以後方金再次站在母亲面前时,无论李元妮如何示好,她都很难接受曾经被放弃过的事实。

其实在影片开头,就已经暗示了重男轻女的现实,弟弟在已经吃了一个西红柿的情况下,李元妮还要把最后一个留给他,对姐姐说要吃的话明天再买。李元妮私心里还是偏重儿子的,所以在救孩子的时候,尤其是生命迹象更明显的儿子面前,她再不舍得女儿也只能这样选择。多么沉重的话题。

后来,李元妮对长大后的方金说:妈没有骗你,西红柿都给你洗好了。

可这个时候西红柿已经不那么稀罕了。

这注定成为一个无法抹去的伤痕。她并不是不爱女儿,只是在生死抉择的时候,血缘的延续比爱更为重要,因为丈夫已经死了,再不救回儿子,李元妮觉得愧对方家啊!

影片中唯独就是这张亲情牌打对了,我觉得这部片其实就是借着唐山大地震的背景描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从感情线来说,我认为值得给高分评价。

冯小刚一向就是喜欢在这种人性的弱点上大做文章,并且做得还很到位。但是在整个大格局上还是略失水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整部片都是讲的李元妮的一家,他们的邻居甚至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灾难片中,怎么可能只单独描述一家人的日子,这毕竟是一个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大事件啊!

所以这就是借着唐山大地震的背景,拍了一个家庭伦理片,而且还是一个不适合一家人去观看的影片,你只能独自哭得稀里哗啦,然后还得劝别人不要看。

第2个回答  2018-11-18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是一部讲述现实真实灾难的作品,电影本身并不吸引人,观众反响平平,票房也不是很高,只能说一般。总体来说不是一部佳作。这部作品在当年创造了6.5亿票房,大多数观众只是被影片情节所打动,被当年唐山人民的不幸的遭遇深深感动,而不是因为电影质量。这部影片故事太偏重于家庭伦理,是一部嵌入地震事件的家庭伦理片。

一、故事情节催人落泪,演员表现感人至深。

这部作品人物选取以小见大,以唐山一户普通家庭为主线,讲述在震后三十多年间这一家人经历多年分离后,方登和母亲李元妮彼此放下心中的芥蒂后全家团聚。影片中,几位演员的演技都非常用心。

徐帆饰演的母亲是本片泪点的主要推动者,她在与女儿方登重聚的时候,通过每一声呐喊、每一个动作,将一位内心充满自责,饱含对丈夫和女儿深深愧疚的母亲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陈道明饰演的方登养父王德清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王德清在潜移默化的给予方登无私的爱,用自己无私的爱慢慢愈合了方登心中的伤痕。故事情节和演员演技是本作品的一大亮点。

二、故事内容缺少深入挖掘,过于空洞,尚有不足。

虽然这部作品催人泪下,全片泪点十足,但是作为一部大荧幕电影内容情节缺少深入化的描写,它不像一部灾难片,更像一部纪录片与家庭伦理片的结合。

一方面,整部作品内容太过于零散化,讲述的内容太多但都没有描述清楚。每一个人物的发展进程、整部作品的脉络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表达,给人一种空洞、乏味的感觉。比如说,方登在大学期间执意要生下女儿,并且之后消失了很多年,在年前又奇迹般的回来了,这些内容就如同摆在观众面前却没有深入挖掘她这些行为的深层次的原因。

另一方面,这部作品通过几位主要演员的成长展现了一个破碎的家庭逐渐团圆的过程,却缺少反思与深入表达,没有展现出这个天灾背后的内容。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是这个事件带给百姓的不应该仅仅是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或者抗震救灾援助的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来自于内心的悲痛、我们整个社会深深的反思、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大爱无疆。

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表现还远远不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三、影片广告嵌入过于生硬,不符合逻辑。

这部电影的广告植入就已经高达近亿元的收入,观众对于广告的植入问题争议很大。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有广告的植入,但是必须要符合剧情的安排,不能过于生硬缺乏逻辑。比如说,方达在90年代开宝马车从杭州回到唐山,先不说当时的路况是否适合,宝马这个品牌的广告就缺乏逻辑性不符合故事背景。方登临近高考期间,养父母为了缓解她考试压力带她去电影院看电影,在方登拒绝独自汽车离开时镜头闪现的电影海报竟然写着“导演张艺谋”几个字,真实让人啼笑皆非。

总体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感人的商业电影,虽然有一些感人镜头,但不是一部能够让人反复琢磨,引导观众久久思考的佳作,缺乏真正震撼心灵的反思。

所以,这部作品观众反响一般,情感脉络缺乏创意,模式固化,导致没有很好的票房,口碑、评价都很一般。

第3个回答  2018-10-30

毫无疑问《唐山大地震》这部2010年上映的电影,当时真的特别火,故事贴近生活,给人一种很深的触动感,片长139分钟的电影观看后多数人还深深的陷入剧情无法自拔。

《唐山大地震》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有7.5分,记得当时在电影院观看时气氛越来越沉重。很多观众在电影放完之后,仍然静静地在座椅上难以起身,现场一片哽咽声。

电影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由1976年7月27日那一夜的唐山7.6级地震开始,那时的建筑不够坚固,地震测试仪还稍有欠缺,地震中房屋尽数倒塌,故事主要讲诉灾难中的一家人,大难面前到底该怎么选择?情急之下丈夫大强冲去救助孩子,但不幸遇难。震后女主角李元妮面对另外一次抉择儿女到底该选谁?艰难之下选择了救弟弟,但此事一直成为女儿心头难以磨灭的痛苦。

电影获奖

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观影感概


1.毫无疑问电影讲述的是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但导演把故事缩小到一个家庭,让人会慢慢的忘记,地震发生后官方宣布的24万人遇难的事实,忘了地震中的是是非非,让我们全身心的把心思投入到这一个家庭当中。

2.故事情节演绎的非常感人,但最后却把唐山大地震整个背景给虚化了,只用来突出这一个孤零零的家庭,把地震的严重性给虚化了。

3.虽然电影给人观看的视觉效果特别好,但我认为电影最后给人一种无情的感觉,剧末屏幕出现的那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反问一下,”不是亲人就永远不是亲人”,那我们是谁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又跟这家人发生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最后这一个题词让人非常不舒服。

看完唐山大地震之后,说句公道的话,把大地震的大背景,抛开不谈,导演这部电影拍的视觉效果还是可圈可点的,就是有点太商业范儿。

第4个回答  2018-12-22

《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唐山地震事件真实改编的,影片中不仅有对人性的考验,还有对人间真情的传递。虽说是一部历史灾难性的剧情片,但是看完之后,真的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不管是导演选用的题材还是剧中画面的特效与转换,都是挺不错的。

这部电影主要围绕小女孩一家人来讲诉在地震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状态。一开始,导演通过小女孩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生活中来烘托地震后惨淡状况,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借助特效来展现唐山大地震的场面,尤其是通过熟睡中甜美的小女孩过渡到鱼缸的震动,预示着地震的到来,让人措手不及。

地震后,目睹自己亲人的离去,让我们看到了灾难的无情,但又不得不接受;面对如此惨淡的景象,却有四面八方的人来支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通过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虽然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但却与自己家人离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一点一滴的找回属于自己的亲情。

剧情中,最让人深刻的片段就是母亲在两个孩子之间只能选择救其中的一个,不仅让我们感受了灾难带来的无奈,还让我们感受到面对人性的选择。虽说母亲最终选择了救儿子,不过在那个时候本身就还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但是对于小女孩,她所承受的打击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不仅要直视母亲的放弃,也暗示了自己的自卑,还好在后面这个小女孩被一对夫妻收养了。但是对母亲来说,却要一生承受着对女儿的失去和悲痛。后来,长大后的女儿回到家之后,她跪下对自己的女儿说:“我惦记你们32年”,虽然这一句话很轻很轻,但是面对这一幕却很感人。可见,不管当时母亲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女儿始终是自己最牵挂的。

虽然这部影片中处处有泪点,但是导演冯小刚又用幽默的手法又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新的情节,如儿子说的一句话“那里鸡不缺,蛋也是有的”,又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电影中更多的都是以情感来渲染气氛,不管是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处理的很恰当,既不显生硬,又不显单调。最重要的是,他可以让观众走进主角的情感中,来体会当时复杂的人性选择。而且在结尾的时候也通过一家人的团聚,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以及亲情的力量。

除此之外,电影中每个演员的演技都是值得称赞的,不仅把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淋淋尽致的呈现出来,而且在前后剧情的转变中,其感情也是非常到位的。就拿徐帆饰演的母亲来说,她就把面对儿女生死的各种心理活动很好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很多电视机前的父母都感同身受。

总之,这部电影的确很优秀,不管是从题材来说,还是导演的拍摄来看,亦或者演员们的演技来看,都是挺不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