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对虾产品标签?

如题所述

收获前进行抽样检测,符合标准,并制作产品标签(表4),并记录每个池的收虾量,登记至养殖记录本。

表4 产品标签养 殖 单 位地 址 养殖证编号 ( )养证[ ]第 号无公害产品编号

表4 产品标签(续)-1养 殖 单 位产品种类产品规格 出池日期238.对虾收获后如何进行活虾运输?

南美白对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虾离水后,依靠鳃内剩留水分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仍能维持生活较长时间。因此,南美白对虾可以活虾上市。

为了确保运输活虾,采用以下方法:运输前,将虾置于18~20℃的低温水中。养殖池收捕时,水温往往较高(尤其是夏季),因此对虾出池时,应先将包装场地水温降至较低温度,即采取分梯级逐渐降温,一次降温差不宜超过5℃。在降温过程中,池子上面用帆布或黑布覆盖,使光线变暗,以免对虾惊动而损伤和蜕壳。

附录附录1 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NY/T 5059—200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5101.2 中国对虾养殖 苗种SC 2002 中国对虾配合饲料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苗种培育3.1 培育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培育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3.2 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m2~50m2,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春末夏初季节,还可在养虾池中采用网箱培育。3.3 培育密度仔虾培育密度以(10~20)×104尾/m3为宜。3.4 培育管理3.4.1 水质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使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保持冲气增氧,及时吸除残饵、污物。

3.4.2 投饲所用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要求。饲料大小适口,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宜,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5%~15%,生物饵料日投喂率为30%~70%,每日投喂4次~8次。

3.4.3 病害防治对培养用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要求。3.5 苗种出池水泥池培育采取虹吸排水,然后开启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国对虾苗种应符合GB/T 15101.2的要求,其他对虾参照GB/T 15101.2执行。苗种出池进行检疫,应是无特异性病原(SPF)的健康虾苗。

4 养成4.1 选址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4.2 水环境海水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4.3 设施4.3.1 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0ha~7.0ha,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ha~1.0ha,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m~2.5m,池中央设排污孔。

4.3.2 养成池配套设施4.3.2.1 防浪主堤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m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

4.3.2.2 蓄水池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4.3.2.3 废水处理池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

4.3.2.4 进、排水梁道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cm以上。

4.3.2.5 增氧设备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

4.3.2.6 设置防蟹屏障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cm~40cm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5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5.1 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5.2 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 cm~40 c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 000kg/ha左右。5.3 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d~2d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5.4 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a)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b)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mg/L以下。

c)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6 放苗6.1 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cm~80cm,池水透明度达40cm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6.2 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cm以上,中国对虾苗1cm以上,斑节对虾苗1.3 cm~1.5 cm以上。6.3 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ha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ha为宜。6.4 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6.5 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h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7 养成管理7.1 水环境控制7.1.1 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

7.1.2 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cm~5cm,直到水位达1m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cm),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cm),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7.2 饲料管理7.2.1 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7.2.2 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7.2.3 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7.3 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d~10d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8 病害防治8.1 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8.2 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8.3 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8.4 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

a) 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

b) 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9 养成收获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网或专用的电网捕捞。

附录2 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NY 5058-2006 )(替代NY 5058-2001 无公害食品 对虾)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海水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虾科(Penaeidae)、长额虾科(Pandalidae)、褐虾科(Crangonidae)、长臂虾科(Palaemonidae)等品种的鲜、活养殖及捕捞海水虾类,其他品种的海水虾也可参照执行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坤的测定方法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方法GB/T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GB/T5009.190 海产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NY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SC/T3015 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SC/T3016 水产品抽样方法SN/T0208 出口肉品中十种磺胺残留量的检验方法3 要求3.1 感官要求3.1.1 活海水虾具有活海水虾本身固有色泽,体形正常,无畸形;活动敏捷,无病态;具有海水虾固有气味,无异味。

3.1.2 鲜海水虾鲜海水虾感官要求见表1。

表1 鲜海水虾感官要求项 目 指 标色泽 虾体色泽正常、无红变,甲壳光泽较好,允许少量黑斑形态 虾体完整,允许有愈后伤疤和较小的刺擦伤滋气味 气味正常,具有海水虾固有鲜味,无异味肌肉组织 肉质紧密有弹性3.2 安全指标海水虾的安全指标的规定见表2。

表2 海水虾的安全指标注:其他农药、兽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项 目 指 标亚硫酸盐(以SO2计),mg/kg ≤100无机砷,mg/kg ≤0.5甲基汞,mg/kg ≤0.5铅(Pb),mg/kg ≤0.5镉(Cd),mg/kg ≤0.5多氯联苯(PCBS),mg/kg(以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 、PCB180总和计) ≤2.0其中: PCB138,mg/kg ≤0.5PCB153,mg/kg ≤0.5土霉素,μg/kg ≤100(养殖海水虾)磺胺类,μg/kg ≤100(养殖海水虾)

4 试验方法4.1 感官检验4.1.1 常规检验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将试样倒在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工作台上,按本标准3.1条的规定逐项进行对虾的感官检验。当不能确定产品质量时,进行水煮试验。

4.1.2 水煮试验在容器中加入500mL饮用水,将水烧开后,取约100g用清水洗净的虾,切段(不大于3cm×3cm)放于容器中,加盖,煮5min后,打开盖,闻气味,品尝肉质。4.2 亚硫酸盐的测定按GB/T 5009.34的规定执行4.3 无机砷的测定按GB/T 5009.11中的规定执行。4.4 甲基汞的测定按GB/T 5009.17中的规定执行。4.5 铅的测定按GB/T 5009.12中的规定执行。4.6 镉的测定按GB/T 5009.15的规定执行。4.7 多氯联苯的测定按GB/T 5009.190的规定执行。4.8 土霉素的测定按SC/T 3015的规定执行。4.9 磺胺类的测定按SN/T 0208的规定执行。

5 检验规则5.1 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法5.1.1 组批规则活、鲜海水养殖虾以同一养殖场中、同时收获的、养殖条件相同的、同品种的对虾为一个批次。捕捞海水虾以同一条捕捞船、同一航次,来自相同捕捞区域的同种虾为一检验批。

5.1.2 抽样方法按SC/T 3016的规定执行。

5.1.3 试样制备取至少10尾海水虾清洗后,去虾头、虾皮、肠腺,得到整条虾肉。将所取得的虾肉立即用绞肉机绞碎混合均匀后备用;试样量为400g,分为两份,其中一份用于检验,另一份作为留样。5.2 检验分类产品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2.1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者执行,检验项目为感官检验。

5.2.2 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

a)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时;b)新建养殖场养殖的海水虾;c)当养殖条件发生变化,如水质、饲料等发生变化时,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d)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e)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大差异时;f)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检验。5.3 判定规则5.3.1 感官检验结果判定按SC/T 3016的规定执行。

5.3.2 安全指标的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本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6.1 标志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有关规定执行,在产品标志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产地、出场日期等。6.2 包装6.2.1 活虾暂养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保证所需氧气充足。

6.2.2 鲜虾应装于洁净的鱼箱或保温鱼箱中;保持虾体温度为0℃~4℃。

6.2.3 所用包装材料应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规定。6.3 运输6.3.1 运输活虾应具备相关的保活设施,暂养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

6.3.2 鲜虾用冷藏或保温车船运输,保持虾体温度为0℃~4℃。

6.3.3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运输中防止日晒、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不得靠近或接触有腐蚀性物质。6.4 贮存6.4.1 活虾暂养用水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所需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6.4.2 鲜对虾贮存时保持虾体温度为0℃~4℃之间。

6.4.3 产品贮藏于清洁、卫生、无异味、有防鼠防虫设备的库内,防止虫害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他损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