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2《走月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和阿妈一起走月亮——《走月亮》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秋天的夜晚,月盘明亮,月光柔和,一对母子手牵着手,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

美丽的月夜,有流着山草和野花香味的溪水,有响着虫声、鸟声和鱼儿泼剌声的村道,有甜香飘溢的果园,有即将收获的田地,有妈妈讲述的古老传说,还有孩童眼中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这一走,走过了少年宝贵的童年,也走进少年闪亮的记忆。

一、洱海是海吗

月盘是如此明亮,以至于作者发出“是在洱海里淘洗过了吗”的疑问。这里提到的洱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洱海在哪里?

洱海位于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这里还是白族祖先最重要的发祥地。

洱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洱海南北长,东西窄,形状和人的耳朵非常相似,所以得名“洱海”。不过,要想看到这只巨大“耳朵”的全貌,还得借助地图。

洱海很大吗?

是的,洱海的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洱海的水清澈明净,远看好似一块绿莹莹的美玉,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

洱海是海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失望了,虽然它看起来非常辽阔浩瀚,但实际上洱海并不是海,而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

如果你有机会去云南,一定要去看看这久负盛名的洱海哦!

二、为什么云南米线又叫过桥米线

云南省有一种标志性的美食——过桥米线。

你知道吗?过桥米线还和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有关呢。据说在清朝年间,云南蒙自有一位书生不怎么认真读书,还整日和朋友游玩,久而久之,书生家变得越来越穷。

这样下去可不行,书生贤惠的妻子非常着急,她苦心劝说书生,让书生认真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书生在妻子的劝说下幡然醒悟,他决心从此用功读书。

当然,读书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于是书生每日都到山里专心看书。等到吃饭的时候,书生的妻子就来山里给他送饭。

送什么呢?当时的蒙自人最常吃米线。妻子心疼苦读的书生,除了米线之外,还为书生炖了鲜美的鸡汤,切了薄薄的肉片。

这天中午,妻子又为书生炖了鸡汤,切了肉片,这时,她的姐姐带着孩子来了。调皮的孩子把装肉和米线的盘子打翻了,肉片和米线都掉到了滚烫的鸡汤里。

书生的妻子无可奈何,只好把肉和米线捞出来。结果,当几个人吃到吸收了鸡汤美味的肉和米线时,都怔住了——鸡汤米线竟然如此美味。

当天,妻子也为书生送去了鸡汤米线,苦读的书生也对这美食赞不绝口。从此以后,妻子便开始为书生制作美味的鸡汤米线。

可是,书生的妻子又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书生,每天都很辛苦,时间一长,身体就吃不消了。一天傍晚,她在送饭的路上昏倒了。书生苦等半天没有等到妻子,心中十分不安。在回家的路上,书生看到了昏倒的妻子,十分难过,他连忙把妻子背回家。

等到妻子醒来时,早已饥肠辘辘的书生才打开妻子为自己煮的鸡汤米线。

为了让妻子好好休息,书生便决定将就着吃冷掉的米线。

书生本以为会吃到凉透难咽的米线,没想到竟然有一股热气奔涌出来,原来,这是鸡汤的功劳,鸡汤表面有一层油,这层油锁住了米线的热气。书生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有了能保存住热气的鸡汤米线,就能让当地在地里劳作的老百姓吃到热气腾腾的饭。

你也许心存疑问,鲜美可口的鸡汤米线和“过桥”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当地,有一座非常长的桥,当地的百姓去劳作,都要经过那座长长的桥。知道了鸡汤米线保温特性的百姓们,常常带着米线走过那座桥,因此,“过桥米线”这个名字也开始流行起来。

后来,书生的妻子因为过度操劳去世了,书生悲痛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妻,他便在街上开了一家专卖过桥米线的饭馆,为南来北往的人们,递上一大碗滚烫鲜美的过桥米线。

三、希腊月神塞勒涅

走月亮的阿妈为孩子讲古老的传说,月亮里面的嫦娥、玉兔和桂树真令人向往啊!

在异彩纷呈的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位月亮女神,叫塞勒涅。塞勒涅是提坦神许佩里翁和忒亚的女儿,太阳神赫利俄斯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妹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是赫利俄斯的妻子或女儿。

塞勒涅背上生着一对翅膀,头戴金冠。每当夜幕降临,她就赶着一辆由两匹白马拉着的银车,在天空飞驰。

每当塞勒涅经过一座高山时,就会看到一位俊美绝伦的少年。塞勒涅看得入了迷,甚至把驾驶银车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位美少年叫恩底弥翁,传说中,恩底弥翁是一个俊美的牧人。塞勒涅爱上了这位翩翩少年郎,可是,恩底弥翁是凡人,会和其他凡人一样衰老、死亡。

为了能和恩底弥翁长相厮守,塞勒涅请求宙斯赐恩底弥翁永生,于是宙斯使用自己的神力,让恩底弥翁长生不老,永葆青春。可是,这样一来,恩底弥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他必须永远沉睡在那座山的山洞里。

塞勒涅的情人恩底弥翁陷入了永恒的睡眠之中,而塞勒涅每天乘车从天空经过,一定要来到恩底弥翁熟睡的山洞,轻轻亲吻他。人们说,正是因为这段无望的爱情,才使得月神塞勒涅的面容如此苍白。

四、奇妙的联想

作者和阿妈走过自己家的田地时,联想到了春天的场景:

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花,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

明明是在秋天,为什么会写到春天的场景呢?这是作者由眼前田地的秋景,想到了这块田地的春景,是作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什么是联想呢?就是人们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这事物的过去,以及与这件事物相关的其他情况。

联想既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活动,又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思维方法。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把不同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写出更为丰富、鲜明的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由银白的月光,联想到同样是银白色的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由清澈如镜的洞庭湖和湖中苍翠的君山倒影,联想到白银盘里托着青色田螺的景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由细细的柳叶,联想到用来剪裁的剪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由富贵人家飘出的酒肉香气,联想到大路上饥寒而死的穷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由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联想到故乡的亲人……

著名作家冰心也非常善于运用联想,在《荷叶母亲》一文中,她巧妙地由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大荷叶,联想到保护子女的母亲: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这里,荷叶的形象与母亲的形象合二为一,给读者带来更生动、更具体、更优美、更有韵味的阅读感受。

那么,是不是只有那些脑洞大开的人才会联想呢?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联想,每个人都能联想到丰富的事物。

人们还常常把联想和想象放在一起谈论,想象和联想不同,想象是通过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作者未曾经历过,或许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而联想则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