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如题所述

一、第六批中国历史古镇名单

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2.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3.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4.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隆盛庄镇5.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库伦镇6.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7.辽宁省绥中县前所镇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9.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1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12.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1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14.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15.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16.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17.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18.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19.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20.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21.浙江省岱山县东沙镇22.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23.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24.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25.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26.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27.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28.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29.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30.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31.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32.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33.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34.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35.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36.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37.山东省微山县南阳镇38.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镇39.河南省滑县道口镇40.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41.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42.湖北省随县安居镇43.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44.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45.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46.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47.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48.广东省梅县松口镇49.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50.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51.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界首镇52.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5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54.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中渡镇55.重庆市开县温泉镇56.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57.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58.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59.四川省平昌县白衣镇60.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61.四川省金堂县五凤镇62.四川省宜宾县横江镇63.四川省隆昌县云顶镇64.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65.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66.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67.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68.陕西省石泉县熨斗镇69.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70.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71.新疆 *** 尔自治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附件2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1.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2.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3.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4.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小龙窝村5.河北省磁县陶泉乡花驼村6.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7.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丁村8.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9.山西省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10.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11.山西省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12.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13.山西省祁县贾令镇谷恋村14.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15.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16.吉林省图们市月晴镇白龙村17.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下塘村18.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19.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2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村2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村2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23.江苏省高淳县漆桥镇漆桥村24.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余西村25.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26.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27.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28.浙江省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29.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30.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31.浙江省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32.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芹川村33.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34.浙江省龙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35.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36.浙江省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37.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38.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西溪村39.浙江省宁海县深甽镇龙宫村40.安徽省泾县榔桥镇黄田村41.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42.安徽省歙县雄村乡雄村43.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村44.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45.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4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卢村47.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48.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49.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50.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埭尾村51.福建省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52.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仙蒲村53.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54.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55.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56.福建省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57.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58.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59.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60.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61.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62.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桑园村63.江西省金溪县琉璃乡东源曾家村64.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塘边村65.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66.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67.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68.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69.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7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7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72.湖南省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73.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74.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兰溪村75.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76.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77.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78.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79.广东省遂溪县建新镇苏二村80.广东省和平县林寨镇林寨村81.广东省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82.广东省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83.广西。

二、截止2019年7月,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一共有多少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起适时公布。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2003年10月起到2018年12月止已经公布了七批:第一批的公布时间是2003年10月8日,一共有12个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是2005年9月16日公布的,一共有24个历史文化名村。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公布时间是2007年5月31日,一共有36个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是2008年10月30日公布的,一共有36个历史文化名村。

第五批公布时间为2010年07月22日,一共是61个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的公布时间是2014年3月10日,一共是107个历史文化名村。

第七批的公布时间是2018年12月18日,一共是211个历史文化名村。截止至2018年12月18日,全国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

三、第十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

公布到第六批,还没有到第十六批。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

1、古都型

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西安、洛阳、北京等;

2、传统风貌型

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等;

3、风景名胜型

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等;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 *** 等;

5、近现代史迹型

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哈尔滨、遵义等;

6、特殊职能型

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等;

7、一般史迹型

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等。

四、第十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

公布到第六批,还没有到第十六批。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 1、古都型 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西安、洛阳、北京等; 2、传统风貌型 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等; 3、风景名胜型 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等;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 *** 等; 5、近现代史迹型 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哈尔滨、遵义等; 6、特殊职能型 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等; 7、一般史迹型 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等。

五、用作文九问的方法怎么写一篇作文

远看红砖白石、燕尾脊成片,古建群排列井然有序;近看雕梁画栋、墙上雕刻题材丰富,雕饰技艺精湛……“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的后龙镇土坑村洋溢着浓郁的闽南风,置身这一延续几百年的古村落,依稀可见昔日的繁荣和昌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在中国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土坑村榜上有名。近日,笔者走进了这一较完整反映相关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古村落。

土坑村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据载,当时福建莆田贵族刘宗孔因避“靖难之变”,携眷至此定居下来,明朝永乐至清代乾隆年间,刘氏后代以祖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

历经数百年发展,土坑村古民居建筑群落现占地26860平方米,尚存明清建筑27座,包含民居、祠堂、宫庙和书院等。

穿梭在古村落里,4座建筑为完整的三进五开间,其余均为二进三开间,建筑样式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式或卷棚屋顶,座座屋脊高翘,雕塑种类繁多,图案古朴,令人目不暇接。

古厝大门侧、屋脊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子或蹲、或立、或倒卧,镌刻着精致花纹的石柱、石鼓和石花架等石具,随处可见;古厝内,放置着古代陶瓷大缸、铜铸小盆和木制坐垫,独具闽南建筑风情。

听村里长者说,清代乾隆年间刘端弘与族亲合伙购置了18艘桅帆船,自海上走关东经商,最终富贾一方,被称为“刘百万”。其三落双护甲古居更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倍受古建筑专家学者的青睐。

走近“刘百万”古大厝,14对高约1.5米的旗杆青石十分显眼,标志着族人金榜题名的盛景。而古厝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据说有100个门,99个窗,42间房间,11个天井,让人啧啧称奇。

除了古香古色的明清大厝,土坑村的民俗风情也引人入胜,“土坑戏”、北管乐曲、“打正鼓”和“吃祠堂”等传统民俗活动依旧可见。风俗、生活习惯与闽南文化在此一脉相承。

令人惋惜的是,现存27座古大厝有的荒废,有的部分倒塌,生活在古厝里的人也多数搬走,只剩几位老人不舍离去,偶尔也有村民回古厝溜达。

“以前,大厝内住着十余户、近百人,场面十分热闹,现在就住着三户四口人。”居住在“刘百万”古厝的76岁的林阿婆说,“大厝内的子孙都出外打拼,在外盖起了新楼房,但是我和老伴就喜欢住在这。”

曾居住在另一座古大厝内的83岁陈阿婆虽然迁住新居,却经常回古厝串门。“为了让族人有个团聚的场所,这间古厝目前由后人自发修复,仿佛回到昔日兴盛的年代了。”陈阿婆说。

对此,后龙镇副镇长刘宗强表示,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土坑村以“抢救第一,重点保护”的原则,开始保护古村落的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并委托厦门大学闽台建筑研究所承担编制《土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将目前最具有特色价值的18处古建筑列入重点保护。

此外,土坑村还被列入泉州首批“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一个历史文化村,正在重铸古老的闽南风情

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共公布多少批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经公布了六批,共有5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称号公布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与公布工作,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以部际联席会议形式对专家委员会的评议的意见进行审定后,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名义进行公布。

称号撤消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行动态管理。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的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保护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已经取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的镇进行检查。对于已经不具备条件者,将取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