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救溺水者?

如题所述

如何抢救溺水者?

当遇到因游泳、落水等意外而溺水者时,千万不要惊慌,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正确的做法是:从溺水者身后靠近,拉住溺水者,再推其靠岸,不可迎面接近溺水者,以防被溺水者抱住不放。立即用手指(有条件可将手指缠上清洁的手帕)将其口内的泥沙、污物等清除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进行“倒水”抢救

救护人员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使溺水者头下垂,俯卧在救护者膝盖上,然后拍打溺水者背部,或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水排出,勿压迫腹部,以避免水从胃逆流入呼吸道。若倒水效果不好,应立即停止。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呼叫“120”以求得救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3
第2个回答  2006-08-20
建议你去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胸外按压,如操作不当,即容易造成胸骨骨折。
第3个回答  2020-05-26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五、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谢谢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8-12
溺水又称淹溺,常因失足落水或游泳中发生意外事故所致。淹溺的进程很快,一般4-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必须积极抢救。
溺水者多因呼吸道异物阻塞或反射性地喉头痉挛引起窒息而死亡。当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现场的人首先应当确定其有无意识、呼吸和心挑,如果三者全无,应立即用手挖出口鼻中的污泥、呕吐物,令其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间要长,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坐等医生的到来。抢救溺水者时有两种做法是错误的:一种是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单纯强调"控水",以至耽误了时间,增加了生命危险甚至丧失了抢救的最好时机。另一种是溺水者一救出水面,根本不做任何检查,也不进行任何处置,只顾往医院送,主观愿望是分秒必争,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抢救成功者寥寥无几。是不是抢救溺水者时就不要控水了呢?也不是。如果嘴里有水,只要让患者脸朝下躺,水就能流出来,完全用不着挤压或拍打身体,只要翻一下身就行,而且只需要做一次就够了,然后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经心肺复苏病人恢复心跳呼吸,可用于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面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重症病人经现场救护后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参考资料:http://www.sdyfey.com/jkjy/jjyx/ywxel.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