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哪篇作品进入过中学课本

如题所述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一篇散文。原题为《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课本后改为此题。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的第16篇课文。

此文是一篇描写云南的歌会风俗的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云南人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全文用语淳朴,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传情,令人回味无穷。

片段: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8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9、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选自《过节和观灯》,该文写于1963年。原文由三篇小文章组成,课文所选部分来自第二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后编入课本有所删改,《云南的歌会》这一题目亦为课本编者所加。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论哪个民族都能歌善舞。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歌舞,每逢各种集会,更是人们尽情歌唱、一展风采的时机。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所以对云南比较了解。

1948年,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沈从文压力很大,内心紧张,甚至一度想自杀。他借一个机会转到文物这一行,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在馆里鉴定、收藏文物,当展览会的解说员。

1963年的沈从文,已近20年没有进行文学创作,正在半百之年,但他的心仍在写作上!没办法公开地写,他就只能在心底里暗暗回味,偶或透露于文字的,书信日记之外,还有就是写于1957年的《新湘行记》《湘西民族的艺术》以及这一篇《过节和观灯》。

所以该文看似普通,其实隐含着作家的一个“梦”,一个寻找家园的“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云南的歌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沈从文介绍云南风土人情的课文《云南的歌会》。《云南的歌会》原题为《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课本后改为此题。

此文是一篇描写云南的歌会风俗的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云南人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全文用语淳朴,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传情,令人回味无穷。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此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勾勒出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人生的挚爱。

艺术特色

全文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为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云南的歌会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4
人教版语文 初二下册的 第16课《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第3个回答  2015-07-14
湘行书简 或者是叫湘行散记 内容倒是有提到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有哪些书好看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小说集
《老实人》《蜜柑》《雨后及其他》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第4个回答  2015-11-09
《边城》,高中的课本上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