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读写器最小的识别范围是多大?

rfid 技术的最小识别范围是多大?能通过什么技术,固定其识别范围而不会造成误读?
例如:A点和B点都有识别器,如何保证其两个点只识别自己的范围的标签而不会造成对其它点的标签的误读?
rfid读写的操作能否设置定时的信号发送,达到实时的物体识别;
例如:每一秒发送一次读写信号,能够实时刷新范围内的物体变化及信息写入。

一般来说一台读写器可读写频率有:  125KHZ低频,其协议有ISO11784/11785  13.56MHZ高频,其协议有ISO14443A、ISO14443B、ISO15693等  915MHZ超高频,其协议有18000-6B/6C  因为每种频率所涉及到的读卡器天线都不一样,所以说一般来说一台读写器只能识别一种频段的标签,但是可以识别同频段的多种协议标准标签。对一个RFID系统来说,它的频段概念是指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接收并识读的标签信号频率范围。从应用概念来说,射频标签的工作频率也就是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直接决定系统应用的各方面特性。在RFID系统中,系统工作就像我们平时收听调频广播一样,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也要调制到相同的频率才能工作。射频标签的工作频率不仅决定着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电感耦合还是电磁耦合)、识别距离,还决定着射频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备成本。RFID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波段。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902MHz~928MHz、2.45GHz、5.8GHz等。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不同频段的RFID工作原理不同,LF和HF频段RFID电子标签一般采用电磁耦合原理,而UHF及微波频段的RFID一般采用电磁发射原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频率分布于4种波段,低频(125KHz)、高频(13.54MHz)、超高频(850MHz~910MFz)和微波(2.45GHz)。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