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健医院眼科主任杨春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脉络膜萎缩可靠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07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以夜盲、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底色素沉着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或无波为特征。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男女共患,但男性多于女性。估计全世界约有此病患者170万人,是致盲的常见眼底病之一。

眼病专家指出,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最早的症状就是夜盲,白天在户外活动时和正常一样,但是到黄昏时在户外和室内光线暗淡时则看不清,寸步难行,多数始于儿童少年时期。早期或轻者仅暗适应功能减退,暗适应慢、时间延长。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进而视力下降。这一过程是渐进性的,时间较长,有的患者直到视野很窄、视力差,才到医院检查确诊。

另辟蹊径,守护患者光明

1982年杨春华主任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进修期间发现她的两位恩师国内眼底病权威谭玉章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亮教授,在临床上采用眼上直肌深层巩膜移植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南京铁道医学院学的是全国医学院校统一教材,眼科的教科书上没有涉及这一病种,所以对于这种眼病的名称是首次接触。

怀着对未知的领域及新奇知识极强的好奇心,本能的想一探究竟。于是当门诊遇到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时,都会详细询问一下病史,杨春华主任发现患者大都是初期夜盲,数年后视野缩小,随着病情发展导致视力逐渐下降,最终直至失明。当时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使她心灰意冷,因为该病统一结论为:目前国内外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春华主任联想起两位恩师居然有勇气涉足这个领域,一种崇拜的心理油然而生。当时身为刚刚跨入眼科门坎的临床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都需要从零开始认真的学习。为避免造成好高骛远的不良影响,只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默默的到承德医学院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在查询资料时发现:1990年英国学者Langhzm ME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脉络膜血流量减少有关”文献报道中重点提示:“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但还未出现严重视力丧失者进行增加血流量的治疗。一些患者的血流减少越多。其视功能越差,也说明这一原理。”

于是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改善脉络膜血流拯救那些处在营养不良阶段的视细胞使其恢复功能,达到控制改善病情的目的。同时手术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存活的视细胞越多手术效果越显著。

一位内蒙古RP患者的求医之路

来自内蒙古的哈斯先生,自幼夜盲,视野范围逐渐缩小。于2018年10月11日接受了杨春华主任医疗团队的“自体血管取材侧支循环建立术”。术前视力:左眼0.12,右眼眼前光感,术后观察治疗十五天。出院视力:左眼 0.2,右眼 0.3/0.5米(距离视力表半米可以看到第六行)手术前后视力检测均由同一名家属陪伴,作为术前术后的视力鉴证人。

杨春华主任几十年专研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把此研究作为她一生的医学事业,并取得了成功性的突破。通过手术,让很多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改善,对晚期患者则延缓了其失明的进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