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良机的李建成,最后为何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如题所述

题主的题目有两点错误:一、李建成不是妇人之仁的人;二、玄武门之变不是李建成发动的。

我眼里的李建成,是一个才能不输于李世民的人。

看隋末历史,风起云涌之间,不得不感叹李渊,这是一个怎样洪福的人,居然在这场乱世摸到这一手好牌。

尤其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光从长相来说,这三个儿子就不像李渊。

李渊长的是出了名的老,一脸的皱皮,隋炀帝常拿这一点调侃他这个亲戚。

但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却相貌出众,到了可以称作“美”的程度。

隋炀帝第一次见到李渊三个儿子的时候,就为这三个小伙子的美貌所倾倒,当场一口气封了三个王,把边上的大臣嫉妒的眼睛都红了:你李渊凭什么,家门一口气多出三个王。

真是皇恩浩荡。

这三个儿子还不只是长的好看,才能也个个出众。

表现最突出的当数李世民能打,每战身先士卒,披荆斩棘,锐不可当;善战,兵法韬略,在李世民那里跟玩似的;亲和力,甭管文臣武将,碰上了他,都被他拉拢,死心塌地为他效力。功劳多到没法封赏,给了个天策府,自己开府去吧。

那么李建成呢?似乎没李世民那么厉害错了,其实李建成也很厉害。

只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指引着走上不同的道路。李建成在李渊起兵之初就被立为太子,要知道这时候李渊还没开创唐朝呢,大业尚未成,立什么太子啊?

很简单,乱世争胜,时刻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李渊是个头脑清醒,审时度势的人。他在这时候立太子,不为别的,就为了应付突发状况。即如果李渊殒命,大业谁来继承,答案就是李建成。

相应的,李建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保全自己。硬仗狠仗让老二去打吧,你好好照顾自己就行,千万不要涉险,这就是李渊对李建成的任务设定。结果李世民表现太过积极,声望渐渐超过李建成,甚至是李渊自己,等到连封赏都封不出来的时候,李渊才觉得这个二儿子有点培养过头了。

从此,一个东宫,一个天策府,开始日月之争,齐王府很快加入了东宫的阵营。

李渊起初在两派势力之间搞搞竞争,维持下平衡,不但自己的地位稳固,还非常吃香。可是权力的斗争那是要死人的。在齐王李元吉的怂恿下,李建成一方各式招数出尽,最后开始下毒,李世民躲过了。那么就摆证据讲道理,告李世民意图谋反。所以,不要说李建成妇人之仁,李建成绝对下得去手杀掉他的二弟李世民。

诬陷谋反虽然没成功,但是李渊因此动摇了,于是皇帝亲赖的天平向李建成倾斜了。这下就打破了平衡,也就把事情弄坏了。李世民见父亲开始明显偏向李建成,知道再通过父亲这条途径来登上天子之位已经没有希望。为了梦想,也为了生存,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和齐王,逼着父亲李渊退位,直接登上皇帝宝座,干脆利落,解决了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这个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是李世民发动的,历史上李建成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太子,而且李渊也一直将他视为继承人,所以他没有痛失什么良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夺位才发动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不是太子建成,而是秦王世民,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夺位之战而留名青史,整个过程非常血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场骨肉相残的血腥大戏呢?最直接的原因是争夺皇位。太子是李建成,而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是秦王李世民。作为父皇,李渊的态度又很暧昧。允许李世民设立天策府,招揽天下能士与太子分庭抗礼。这也是后来李世民敢于拼死一搏的本钱和底气。
第3个回答  2020-12-25
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凭借李世民及其手下,早晚都会得出事儿,所以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将李世民杀死,保住太子之位。
第4个回答  2020-12-25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野心非常的大,还有就是他想要达到权力的最高峰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