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茄子溪中学怎么样?

如题所述

学校有一支基础扎实、敬业爱岗、开拓进取具有现代观念和技术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108人,教师中本科生学历占79人,研究生型教师7人,中高级教师47人。近年来教师在参加市、区级优质课大赛中先后有12人次获得各类奖项,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发表、交流的有89篇。目前学校结题和立项的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子课题4项。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办时期的初级中学阶段、逐步发展的完全中学阶段和颇具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争创区重点中学阶段。
  1957年,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胜小学戴帽初中班经四川省教育厅批
准设立重庆市茄子溪初级中学校。由于当时的戴帽初中班校址在观音店(现建胜小学校内),交通不便,水、电无法解决,经重庆市教育局会同重庆市城建局多次勘
查、选址,最后择定在茄子溪陈家坝。陈家坝水电、交通方便,校址适中,布局合理,学生来源南起吊二嘴,西至伏牛溪,北达庹家坳、马桑溪一带。茄子溪、陈家
坝是地区中心,学生集散方便。重庆市教育局自1957年起,对新建校均以所在地命名,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曾一度改名为“延安中学”。1969年又由重庆市
教育局统一编号,我校改为八十二中学校。1986年经四川省教育厅中学[1986]3号文批准,将重庆市82中改为“四川省重庆茄子溪中学”。1997年
重庆直辖后,正式定名为“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在建胜初中班时,只招收初中2个班,学生约
110人。1957年学校建设落成后,招收初中60级2个班。1958-1965年期间均为4个班规模,200名学生左右。1956-1965年期间学校
基本定为12个班的初级中学。1966-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曾一度停止招生。1969年秋复课。由于历史的耽误、地区人口的增长,当时入学的新生猛增
到35个班,1800余人,校舍不敷,乃至采取半日制。当年并增招高74级新生4个班,以后每年均同时招收初中和高中学生,从此,茄子溪中学就成为名副其
实的高完中。每年初、高中班数在10-15个班左右,后逐渐增长到20-30个班之间。1957年建校时学校只有教室(平房)2幢,480平方米,厨房
120平方米,办公用房410平方米,厕所22平方米,占地面积不足1100平方米。
  学校建校初期只开设文化课,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一度进行半工半读,开窑烧砖,饲养猪、兔,以此增收,改善办学条件。
 
 随着地区人口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初级中学的重庆市82中也不能满足地区教育的要求。1985年7月九龙坡井冈山民办初中并入我校。1986年经
四川省教育厅中字[1986]3号文批准,改初级中学为完全中学。2001年7月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批准,重庆木材综合厂子弟中学校,重庆肉联厂子
弟中学校又同时并入重庆市茄子溪中学,2005年8月原建胜学校初中部并入重庆市茄子溪中学,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学校不断扩大,使之保有建筑面积
10000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6000平方米(41.46亩)。
  1977年学校办起了校办工厂,生产稀硫酸、胱胺酸。当时生产的胱胺
酸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因产品质量好,不但国内有名,还远销海外、以后又先后开展过塑料加工、金属加工、饮食加工和木业加工等,既为改善办公条件提供了
经济支持,又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提供了场所。1991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学校添置了公务用车,修建了田径足球球、篮球场、游泳池、健身房,改建了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扩大了草坪及绿化地面积。1994年经四川省和重庆市决定,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办起了少数民族班和中专班,建起了学生宿舍、中西画室、微机室、形体艺术练功室、图书、阅览、实验室及标准的师生食堂、浴室等。
  重庆直辖后,学校发展加快,学校旧貌换新颜,改建了全部教学用房,新修综合楼2幢 近5000平方米,增添了微机126台,更新了实验仪器,改善环境设施和办公设施。1995年以来,政府和学校投入了7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更趋先进。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望采纳追问

我说学生学习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5
教学水平极差 教师基本不上课 只是放几个其他中学上课的视频(据称大多为成都7中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