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态度懒散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大多数儿童来到人世间很感兴趣,凡事都追新,充满热情,对学习都很勤奋。但有的儿童就不是这样,平时懒懒散散,学习无兴趣,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课堂上无精打采,不是歪着头,就是趴在桌子上,笔记不做,作业拖拉,或“偷工减料”,应付差事。这样的儿童最难对付,是跌下火灰的豆腐,打不得,拍不得。怎样对待这些不爱学习的懒性儿童呢?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位当爱心妈妈的老师挺有绝招。
她把这个懒性儿童与几个勤学上进的好同伴换到另一个班级,并当着他们的面和上这个班级的科任老师说,这几个是经过挑选出来的有很大学习潜力的好同伴,送到你们班当个带头。这个懒性儿童在新环境下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下,再不敢松懈懒散,而是处处以一起来的同伴为榜样,事事起了带头作用,果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学业进步。
如果这位爱心妈妈不是当老师的,又怎样使懒性儿童变勤奋呢?我们也采访到另一位爱心妈妈的情况。有一次老师来家访,待老师走之后,这位爱心妈妈好像没什么事似的,却是这样说:“你们老师来过了,说你聪明,接受能力强,如果能勤奋一点,严上加严,学习成绩就能百尺竿头,更有进步。哎,今天的作业做了没有?”不见答应,又接着说:“还没做?不要紧,我买了一本新练习册,旧的不用了,我也没时间看了,我们一起来重新做。”在这位爱心妈妈耐心辅导下,懒儿童不敢懒了,认认真真做了一次作业。第二天上学交作业,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尝到了甜头,就改变了模样,从“小懒虫”变成了“金不换”。
这两件事都用了一种心理调整的效应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爱心妈妈用心何等良苦。事情都是有反复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便把一个懒散成性的儿童完全改变过来,我们的爱心父母很有这种“警惕性”,在教育这些不爱学习懒散成性的儿童的过程中还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是经常讲勤奋的故事。对不爱学数学、一见数学题就甩作业本的“小懒虫”,常讲我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学数学的勤奋,他坚持天天演算习题,雷打不动,有时一天演算题量达四五十道题之多,高中时花了1000多个小时,读了许多中外数学书籍,演算了数学习题1万多道。大学时与另一位数学家张广厚坚持每天演算12个小时,苦练基本功。对不爱学语文、一背书头就痛的“小懒虫”,就先读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后就和“小懒虫”讲杜甫,他弃官颠沛流离,仍勤奋写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这些勤出聪慧、勤出成果的科学家和大诗人的事迹,感动了“小懒虫”。他们也学着样儿,专门用本本留下他们演算习题的记录;也坚持每天读一首唐诗,一些名言佳句常留口中。
二是让学校一次布置作业的题量少一些。课外习题少了,“小懒虫”就有时间找自己感兴趣的事做了,这样对作业也不会厌倦,不会造成恶性循环,相反就会认真对付起来。“小懒虫”有了自由天地,在爱心爸妈的辅导下,看自己想看的书籍,做自己想做的习题。营造了这种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人人都有进步,“小懒虫”怎还肯甘心落后,想“懒”也就不敢了。
三是多鼓励,多表扬。“小懒虫”再懒也是有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都希望得到肯定、表扬和赞许,所以对“小懒虫”应该给予多鼓励,多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鼓励和表扬就好像注入新的活力和催化剂,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情绪上产生快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再要求继续进步的欲望,这样“小懒虫”就变成了“金不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7

找到孩子爱做得事,告诉他,如果几点前能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做自己喜欢做得事。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引导他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为目标而努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