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巴比伦结局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少年巴比伦》的结局是:女主白蓝去了英国深造,两个人在新世纪元年上海相遇,可是白蓝并没有承认自己,而是告诉路小路认错人了,她和一个外国人结婚了,后来临走之前给路小路打了电话,从此忘形于江湖。


一、详细故事细节我们一起来剧透下:

1992年,那个生来就被命运洪流肆意摆布的时代。发展和改革大刀跃斧,我国准备甩掉贫穷的帽子,朝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市场开了一道口子。工厂工人大步向前,用工人的力量在充满白蓝相间的海洋当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这部影片当中,20岁的主人公路小路以技校毕业青年的身份被父亲用一只甲鱼安排在了糖精厂。他们好像都知道呆在这个名为戴城的小县城,所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糖精厂的预备役。

厂里琐碎日子汇聚成一望无边的海洋,每个人都化作一条小白船,漫无目的却不敢越过雷池半步。既不靠岸也不向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似乎关于青春成长的影片在这里稍显平常,只要照着父辈的脚印走,至少不会被生活饿死。现实的麻木让所有人过着人人应该过的日子。在这里你可能找到属于工人阶层的缩影,他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调戏厂里的小姑娘;对低等的工人实行三班倒原则;甚至烧了一个想通过自己努力考取夜大改变命运孩子的书;更甚者一个人下半身的瘫痪可以用一台空调来解决。是对生命的轻视还是说人就是一台可以用机器来衡量的物种。冷冰冰的工厂透着些许心酸与无奈。这哪是青春,分明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相近的时代,不同的青春。

在糖精厂倒下之前,他们敲锣欢送老同志牛魔王光荣退休,(由于年轻的时候打过车间主任,修过日本水泵,还被炸上过天,因此得名“牛魔王”);他们看着副局长家儿子从追求厂花白蓝到迎娶科长的女儿;他们看着路小路有些躁动却不凶猛的荷尔蒙爆发;他们看着路父被买断了工龄:他们看着白蓝和路小路的无果爱情,直到糖精厂倒下的那一刻,终于掐断了白蓝相间的火焰,涌动的蓝色海洋青春也随之而去。

路小路的爱情随着白蓝的离开,爱情的丧失意味着他的生活希望与理想的崩塌,同时这也是路小路离开戴城去往上海的诱因。上海路小路遇见自己的老婆张小尹,路小路也不再迷失方向,继续沿着白蓝为他启蒙的方向迎着白蓝为他编织的晨光一路向前。女主白蓝去了英国深造,两个人在新世纪元年上海相遇,可是白蓝并没有承认自己,而是告诉路小路认错人了,她和一个外国人结婚了,后来临走之前给路小路打了电话,从此忘形于江湖。

比之生活启蒙更为重要的显然是情感启蒙:白蓝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不断地为迷茫失落中的路小路指引青春方向,帮助路小路穿过人生的荆棘,将一路尘埃荡涤,在历历往事与依依真情中,圆圆满满地庄严自己的青春岁月。


二、角色介绍:

1、路小路(董子健 饰)

戴城糖精厂青工。高考失利后一心想成为售货员,却又阴差阳错地进入糖精厂成为一名工人。纠结与矛盾的集合体,表面张扬狂放,其实内心单纯善良。一方面青葱冲动,受荷尔蒙支配,有些无所畏惧,另一方面对待感情及未知世界又懦弱、胆怯。

2、牛魔王(尚铁龙 饰)

临近退休的钳工班老师傅,路小路的钳工师傅及在戴城糖精厂的偶像。年轻的时候打过车间主任,修过日本水泵,还被炸上过天,因此得名“牛魔王”。

3、白蓝(李梦 饰)

戴城糖精厂厂医,“厂花”。学运被下放到小地方的大学生,心高气傲,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工厂。理性与感性并存,“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式的人物。身边虽然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却始终敬而远之。


整体上,影片是垂直于空间的“蒙太奇”。以年代为背景,分头叙说,一线到底额故事排铺。将影片中挑拣出具有代表角色的青春,来打动观众。整部是由旁白加以推动影片,具有诗意、散文化的手法来让观众酣畅淋漓,这也是该片成功之处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