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怎么比较 单质的稳定性和熔沸点怎么比较

物质稳定性怎么比较 物质熔沸点怎么比较 和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 和晶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及熔沸点的比较:
1、热稳定性比较原子半径越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越弱,越容易分解,即热稳定性越小。
比如热稳定性:HCl > HBr > HI
2、比较熔沸点(分子晶体)
通常比较分子之间作用力,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一般情况下,分子间以色散力为主,而色散力与分子体积有关,所以半径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HCl < HBr < HI
3、需要注意的情况
同一系列,即同族元素,同类型氢化物才有可比性。
如出现氢键等其他特殊条件,熔沸点会出现例外。

拓展:各种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金属键形成的单质晶体。金属单质及一些金属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例如镁、铝、铁和铜等。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总是紧密地堆积在一起,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烈的金属键,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金属具有共同的特性,如金属有光泽、不透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强度。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排列越紧密,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例如周期系IA族金属由上而下,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熔、沸点递减。第三周期金属按Na、Mg、Al顺序,熔沸点递增。
根据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金属晶体都是金属单质,构成金属晶体的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也就是金属的价电子)。 
冰(H2O)分子晶体棍球模型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形成的化合物如干冰(CO2)、I2、大多数有机物,其固态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是由分子组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硬度小、易挥发,许多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例如O2、CO2是气体,乙醇、冰醋酸是液体。同类型分子的晶体,其熔、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例如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2、Br2、I2顺序递增;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按周期系同主族由上而下熔沸点升高;有机物的同系物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升高。但HF、H2O、NH3、CH3CH2OH等分子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还有氢键的作用力,它们的熔沸点较高。  
分子组成的物质,其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1]”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例如NH3、HCl极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和苯;而Br2、I2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根据此性质,可用CCl4、苯等溶剂将Br2和I2从它们的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出来。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  
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的元素单质其熔沸点变化规律为:At2>I2 > Br2 > Cl2>F2。   
②若分子间有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比结构相似的同类晶体大,故熔沸点较高。
例如:HF > HI > HBr > HCl。  H2O> H2Se> H2S。 NH3> PH3 
原子晶体定义: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原理简介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例如金刚石晶体,是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通过共价键连接4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每个碳环有6个碳原子组成,所有的C-C键键长为1.55×10-10米,键角为109°28′,键能也都相等 
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熔点高达3550℃,是硬度最大的单质。原子晶体中,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共价键结合牢固,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溶剂,多数原子晶体为绝缘体,有些如硅、锗等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原子晶体,按各原子数目的最简比写化学式。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等。(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不是原子晶体,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通过共价键连接3个碳原子,形成网状六边形,属过渡型晶体。)对不同的原子晶体,组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即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例如金刚石、碳化硅、硅晶体的熔沸点依次降低。
金刚石的晶体模型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凡靠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晶体统称为原子晶体。例如金刚石晶体,是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通过共价键连接4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每个碳环有6个碳原子组成,所有的C-C键键长为1.55×10-10米,键角为109°28′,键能也都相等,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熔点高达355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原子晶体中,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共价键结合牢固,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溶剂,多数原子晶体为绝缘体,有些如硅、锗等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原子晶体,按各原子数目的最简比写化学式。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B等。对不同的原子晶体,组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即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例如金刚石、碳化硅、硅晶体的熔沸点依次降低。 且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要比分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高。
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按照一定的格式交替排列,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例如NaCl是正立方体晶体,Na+离子与Cl-离子相间排列,每个Na+离子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同时吸引6个Na+。不同的离子晶体,离子的排列方式可能不同,形成的晶体类型也不一定相同。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通常根据阴、阳离子的数目比,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如NaCl表示氯化钠晶体中Na+离子与Cl-离子个数比为1:1, CaCl2表示氯化钙晶体中Ca2+离子与Cl-离子个数比为1:2。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较强烈的离子键。离子晶体的代表物主要是强碱和多数盐类。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是: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阳离子,没有分子。离子晶体的性质特点,一般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大,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而能导电 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  
离子所带电荷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例如:Al2O3 > MgO > NaCl > CsC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这里面概念比较多,很容易把人搞糊涂,但都只能比较同类型的物质,不同类型物质没法办比较。先要整理一下这些概念,才能理清楚。从晶体入手吧!
三种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课本上有定义哪些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这个一定要分得清。
先看容易的,后两种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两种晶体里面只有化学键。比较它们的稳定性,熔沸点、还有硬度也适用,用化学键去比,化学键越强(或者说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也越稳定。化学键的强弱,看元素原子半径,半径越小,键越强。半径规律要记住,同周期、同主族变化规律,因为只能进行这样的比较,题目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用半径还能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同周期,从左往右半径是越来越小的,所以,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增强。同主族,从上往下,半径越来越大,所以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即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最后,就是一句话:“半径大,金属性强;半径小,非金属强。”在比较熔沸点、稳定性时,不会用金属性、非金属去比较,因为情况太复杂了,不好记。
再看分子晶体。分子晶体里面既有化学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比较稳定性,用化学键去比,而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有特殊性况:氢键(NH3\H2O\HF)是反常现象,它们分子量小,熔沸点反而高。
接着来看,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比较稳定性用化学键强弱肯定是不会出错的,但很多资料上喜欢说:“非金属越强,稳定性越强”,这是因为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非金属性越强,半径越小(实际上是半径越小,非金属越强,这句话反过来写不一定正确哦),当然稳定性就越强了。而金属元素来说不是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所以就没有这样的说法:"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但就因为前面那句话,容易搞糊。
你说的单质的稳定性,没看明白你所要问的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19-07-30
1.物质的稳定性比较,看的物质种类不同比较方法也不一样的:比较氢化物,就要看非金属性了,越强就会越稳定,HF>HCl>HBr>HI..
但如果比较单质,那么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就会越不稳定。
如果比较宏观物质,还要考虑具体的结构。
......总之要具体分析,没有定式的比较方法。
2.熔沸点的话:一般看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高)
如果是氢化物,nh3、h2o、hf还要考虑氢键。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一个单质会同时有两性,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反之
(晶体结构描述宏观物质的稳定性,谈到晶体结构一般就不谈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了,两者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第3个回答  2019-01-01
1.熔沸点要分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沸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中结构相似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HBr>HCl但要考虑氢键影响。HF、NH3、H20由于氢键故比同族元素熔沸点都大。

离子晶体比较离子键键能。键长越短,则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原子晶体比较共价键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2.热稳定性和熔沸点无必然联系

热稳定性一般要求掌握卤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的氢化物越稳定单质则看键能,成正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15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就是看元素的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越强,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如HF>HCl>HBr>HI..
熔沸点,如果不考虑氢键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熔沸点越高。如果考虑氢键,同族有氢键的最高。
单质的稳定性主要看它的最外层电子个数。过多或者过少都比较活泼
熔沸点一般都看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原子晶体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