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宝钗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如题所述

贾母对宝钗的态度,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话来说:客人,客气账而已!贾母曾经对薛姨妈说,我们这里的四位姑娘(当然包括黛玉啰,在贾母眼里绝对是把黛玉看作自家的姑娘的)都比不上宝姑娘。这是贾母作为一位通透的老人懂重的人情世故。当真她觉得四个丫头都不如宝钗吗?肯定不是,贾母没有觉得哪个姑娘比不上宝钗。就像老一辈的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不管人家好不好,都会夸一夸的。这是给客人面子,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修养。哪里是真夸宝钗好呢?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宝钗的房间之后,看到宝钗雪洞一般的房,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来直接批评了:我们越发要住马圈去了。贾府里谁住马圈啊?骂了人的焦大被打发到马圈去还差不多,贾母说要住马圈去,这是在活生生地打宝钗的脸。在贾母的心目中,或者在作者曹雪芹的心目中,只有李纨这样的寡妇才会住那素净得如同雪洞般的房间,除此之外还有谁呢?不要老是问贾母对宝钗是什么感情,贾母对宝钗没有感情,贾母只不过是给薛姨妈面子,同时也是给王夫人面子,这是她这样的睿智老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跟感情搭不上边。换位思考,倘若你有一定的年龄,你的儿媳妇娘家亲戚住在你家,你也会这样待客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0
贾母最初对宝钗是很欣赏的,原因不是她家的门第,财富,这些在老太太眼里都不够看,老太太喜欢她的是容貌端庄美丽,说话得体,处事平和。可以说她内心与宝玉一样希望这些优点落在她的心肝外孙女黛玉身上有多好。所以宝钗十五岁生日,老太太还专门嘱咐王熙凤为她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这举动除了对宝钗的喜欢外,还有就是对王夫人,薛姨妈甚至王熙凤的打赏和笼络,甚至还有对黛玉的一种激励,希望她能在为人处事方面学学宝姐姐,不要太小心眼。随着相处多了,贾母自然会发现宝钗心机很深,做事目的性太强,而且外热内冷本性。尤其是在巡游大观园活动中,发现宝钗住处蘅芜苑布置的像个雪洞,一概女儿类的装饰全无,缺少富贵人家气象,给人一种淡绝、空冷,毫无喜庆生机的感觉,这对富贵一辈子,喜欢热闹喜庆的贾母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太反常了。事出反常必为妖,以后贾母对宝钗逐渐看淡了,后来反而对其天真直爽的堂妹宝琴欢喜异常,疼爱有加。但自始自终,贾母都没有将宝钗作为宝玉妻子的人选,宝琴也不是,黛玉始终是首选。这是当初接她进贾府时就已内心深处决定了的。
第2个回答  2019-02-20
宝钗几乎和黛玉前后脚进的贾府。“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贾母留薛姨妈一家住进梨香院,“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贾母初见宝钗,写得非常惜墨,居然连宝钗的名字都没有提到!作者显然是有意这样写的,和贾母初见黛玉有天壤之别!再看薛宝琴,她一出场,光彩夺目。“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探春语),还特别叮嘱“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她还小呢,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贾母的心里话是:我明白告诉众人,我喜欢的人除了两个玉儿,就是宝琴,没有宝钗什么事儿,不想宝钗做孙媳妇。我就是要两个玉儿这一对冤家成婚。(宝琴已许了人家,贾母通过他人回话得知,却假装不知)作者就是借贾母喜欢薛宝琴的描写,进一步强调贾母对宝玉婚姻对象的取舍。
第3个回答  2019-02-20
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贾母提出亲自给宝钗做生日,其实是出于礼仪,况且十五岁在古代是女孩子很重要的生日。其中有一段宝钗和贾母的对话: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这句话很耐人寻味,这四个女孩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为什么没有元春,因为元春是贵妃,贾母当然不会说贵妃不如宝钗),贾母其实没有把宝钗当自己家女孩儿,只是当客人亲戚,可见并不亲密,也是当着亲戚之面客套一下。可以说是贾母和宝钗是点赞之交,贾母欣赏宝钗,但是宝钗不投她的缘,谈不上喜欢。
第4个回答  2019-02-20
实际上,贾母不是那么喜欢宝钗。第一点,贾母几乎不和她坐一处,我在头条视频里发了个视频,视频里面贾母对宝钗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第二点,借宝琴来表示,她看不上宝钗。宝琴初入贾府,贾母喜欢得不得了 ,又是送东西,又是说想让她与宝玉成婚。而宝琴早已许给别人家了,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她只是在间接在表达,我宁愿要许了人家的宝琴也不要宝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