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IC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如题所述

用多种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肿瘤时,肿瘤细胞可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即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的同时,由非免疫原性的细胞转变为具有免疫原性的细胞,并在机体内激发抗肿瘤免疫效应。

由于病原体的侵染而直接导致细胞死亡,应属于坏死;但是如果有病原体的侵染却通过效应细胞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接触而导致死亡,也就是说病原体只是靶细胞死亡的诱发因素,令靶细胞死亡的直接因素是通过效应T细胞实现的话,应属于凋亡。

扩展资料:

程序性死亡是细胞自身受基因调控释放自溶酶一类的物质,可以看做是自杀,自身免疫是细胞作为靶细胞受T细胞攻击死亡。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万以上,小于1万者呈弱免疫原性,低于4000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许多小的免疫性原性分子可激发细胞免疫,而不产生抗体。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万,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原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的一个特定变体,由应激压力驱动,可以诱导针对死亡细胞抗原的适应性免疫。

RCD三个因素:

抗原性(

antigenicity


:垂死的细胞必须表达不完全被胸腺耐受性所覆盖的抗原,潜在识别这种抗原的T细胞克隆尚未被循环的T细胞库删除。

健康细胞的基因组存在一定数量的逆转录病毒基因,处于潜伏状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基因组被激活,表达病毒蛋白抗原。

抗原决定簇可以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s)产生,包括(但可能不限于)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瓜氨酸化,硝化/亚硝基化、糖基化、氧化和泛素化。翻译后修饰可以产生极大数量的异构体,可能是中枢耐受所不能覆盖的。

肿瘤细胞的非同义突变,产生肿瘤新生抗原(tumor neoantigens ,TNAs)。肿瘤还存在肿瘤相关抗原(TAAs),这些蛋白质在正常细胞也有表达,只是针对这些蛋白质的中枢耐受比较弱,而外周耐受在强的佐剂效应下可以被破坏。肿瘤细胞中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也是产生抗原性的因素。

此外,如靶向治疗药物,溶瘤病毒,化疗,放疗等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抗原性。

佐剂性(

adjuvanticity


:细胞死亡伴随发出佐剂样信号,促进抗原提呈细胞的募集和激活。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的DAMPs(

(ICD-associated DAMP)

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诱导APC细胞激活,分化,成熟。此外促进1型干扰素,趋化因子的释放,促进APC和T细胞的招募,进一步激活免疫。

发生RCD的微环境

,允许APC细胞招募,激活,迁移到淋巴结和三级淋巴组织进行交叉提呈激活。

肿瘤的微环境通常是免疫抑制性的,肿瘤细胞表达抑制性受体/配体,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Treg)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等。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CAR-T等,克服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4
用多种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肿瘤时,肿瘤细胞可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即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的同时,由非免疫原性的细胞转变为具有免疫原性的细胞,并在机体内激发抗肿瘤免疫效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