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抓到的小蜘蛛吃什么

特别特别小的蜘蛛
黑色的
只有索爱手机上的商标那么大
想养起来
吃什么?
用喂水么?
还有什么别的注意事项么?

  蜘蛛一般的食物就是飞虫,蚊子或者苍蝇。野生蜘蛛很难人工饲养,蜘蛛对环境和捕食对象 的要求都很严格。
  如果对蜘蛛饲养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饲养人员动作轻稳,不要距离卵囊太近
  在孵化期雌蜘蛛具有看护卵囊的行为,对于接近卵囊的一切,都会发起攻击。有的雌蜘蛛把卵囊放在自己的腹部下面,防止受到外界的攻击。因此,饲养人员在这一时期,要特别小心,在饲喂食物时,尽量做到轻慢稳,使雌蜘蛛不受到惊吓为原哲,感到有安全感。同时在喂食时,不要距离卵囊太近,否则雌蜘蛛就会感到不安全,甚至会拖着卵囊到处跑。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在孵化期卵对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30,湿度低于60或者高于70,都会影响到卵的孵化率。这是因为卵要在卵囊中完成胚胎的发育,使幼蜘蛛从卵囊内孵化出来。如果温度和适度不适合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胚胎就会减慢或停止发育,时间较长(超过20天),卵就成为无效卵,而孵化不出来。幼体的蜘蛛的身体较弱,消化器官未充分发育,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每次成长都要蜕皮,所以死亡率较高,因此必须精心饲养。
  1、温度   
  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不要太大,夏季注意降温防暑,冬季注意增温保暖,保证幼蜘蛛健康生活。
  2、湿度  
  适度应该保持在65左右,湿度小容易使幼蜘蛛脱水,最后消瘦而死亡;如果湿度过大,幼蜘蛛容易患水肿死亡;如果湿度太大,幼蜘蛛又容易患水肿,斑霉病。
  3、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能使幼蜘蛛身体强壮,减少疾病,安全通过各次蜕皮。空气污染,潮湿,闷热是幼蜘蛛死亡的主要原因。
  4、食物   
  由蜘蛛的饲养以投放小动物为主,如黄粉虫,小蚯蚓等,也可以喂动物血(注意血中不要加盐),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可用:蛋黄50%,蜂蜜20%,牛奶20%,维生素添加剂4%,乳母生3%的比例,混合后放在碟子上喂,也可以放在海绵上。
  5、光照   
  首先光照要充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拿去外面见光。(蜘蛛不喜欢光,所以见光时要有避日处,保证蜘蛛安全),平时窗户要经常打开,但避免阳光直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9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ida或Araneae)所有种的通称。除南极洲以外,全世界分布。从海平面分布到海拔5,000米处,均陆生。体长1~90毫米,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头胸部有附肢两对,第一对为螯肢,有螯牙、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直腭亚目的螯肢前后活动,钳腭亚目者侧向运动及相向运动;第二对为须肢,在雌蛛和未成熟的雄蛛呈步足状,用以夹持食物及作感觉器官;但在雄性成蛛须肢末节膨大,变为传送精子的交接器。蜘蛛多以昆虫、其他蜘蛛、多足类为食,部分蜘蛛也会以小型动物为食。跳蛛视力佳,能在30厘米内潜近捕获猎物。

【形态特征】
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胸部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胸部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也有6个、4个、2个、0个的),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第7体节)演变而来。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听毛、琴形器和跗节器。
蜘蛛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部及腹部,二者之间往往有腹部第一腹节变成的细柄相连接,无尾节或尾鞭。蜘蛛无复眼,头胸部有附肢6对,第一、二对属头部附
白额高脚蛛
肢,其中第一对为螯肢多为2节,基部膨大部分为螯节,端部尖细部分为螯牙,牙为管状,螯节内或头胸部内有毒腺,其分泌的毒液即由此导出。第二对附肢称为脚须,形如步足,但只具6节,基节近口部形成颚状突起,可助摄食,雌蛛末节无大变化,而雄蛛脚须末节则特化为生殖辅助器官,具有储精、传精结构,称触肢器。第三至六对附肢为步足,由7节组成,末端有爪,爪下还有硬毛一丛,故适于在光滑的物体上爬行。
蜘蛛大部分都有毒腺,螯肢和螯爪的活动方式有两种类型,穴居蜘蛛大多都是上下活动,在地面游猎和空中结网的蜘蛛,则如钳子一般的横扫。
无触角,无翅,无复眼,只有单眼,一般有8个眼,但亦有6、4、2眼者,个别属甚至没有眼,就眼的色泽和功能而言,又分夜和昼两种。
蜘蛛的口器,由螯肢、触肢茎节的颚叶,上唇、下唇所组成,具有毒杀、捕捉、压碎食物,吮吸液汁的功能。
有些蜘蛛的跗节爪下,有由粘毛组成的毛簇,毛簇有使蜘蛛在垂直的光滑物体上爬行的能力。结网的蜘蛛,跗节近顶端有几根爪状的刺,称为副爪。
大多数蜘蛛的腹部不分节。有无外雌器(称生殖厣)是鉴定雌体种的重要特征。在腹部腹面中间或腹面后端具有特殊的纺绩器,三对纺绩器按其着生位置,称为前、中、后纺绩器,纺绩器的顶端有膜质的纺管,周围被毛,不同蜘蛛的纺管数目不同,不同形状的纺管,纺出不同的蛛丝,纺管的筛器,也是纺丝器官,像隆头蛛科的线纹帽头蛛的筛器上有9600个纺管,可见其纺出的丝是极其纤细的。经由纺管引出体外的丝腺有8种,丝腺的大小及数目随蜘蛛的成长和逐次蜕皮而增加。蜘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十分粘细坚韧而具弹性,吐出后遇空气而变硬。
雌雄异体,雄体小于雌体,雄体触肢跗节发育成为触肢器,雌体于最后一次蜕皮后具有外雌器。
步足3对,分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和跗端节(上
蜘蛛
具爪)。步足上覆刚毛,并具数种感觉器官,如细长的盅毛(感受气流和振动)。步足自割后,下次蜕皮时可再生。单眼8个或8个以下。某些足肌及腭肌附著于头胸部的胸内骨上。头胸部与腹部之间有纤细的腹柄相连。因腹柄的存在,纺器纺丝时腹部可自由摆动。神经系统完全集中于头胸部,咽上有脑(咽上神经节),尚有食管下神经节。裂缝感觉器官散布于身体或位于足关节附近,用以司振动觉或听觉等。
腹部不分节,有消化系统、心脏、生殖器官和丝腺。进食时先吐出消化液,进行体外消化,再吸入液化的食物。兼具书肺及气管,但直腭亚目只有书肺,合腭类仅具气管。除蟱蛛科外都有毒腺,位於螯肢内或背甲下方,毒腺管经过螯肢开口于螯牙末端附近,毒腺可能起源于一种辅助消化腺。许多种蜘蛛的毒腺分泌物全是消化酶,有的种分泌物能制服捕获物,甚至对抗掠食动物(包括脊
蜘蛛
椎动物)。寇蛛属(Latrodectus)的寡妇蛛,尤其是

蜘蛛(5张)
黑寡妇(L. mactans)的毒液含神经毒,且叮咬甚痛。黑寡妇常倒悬于网上,体色黑,腹部有红色沙漏形纹,并常有一红色条纹。棕隐士蛛(Loxosceles reclusa)叮咬后引起局部坏死。蛛丝的化学成分与昆虫[1] 的丝相似,均为丝心蛋白。丝腺可能来自排泄器官,共有6类。各类丝腺产生不同类型的丝,泡状腺产生的丝用来束缚猎物,壶腹状腺产生蛛网螺旋的黏性小球,圆粒形腺的丝构成卵囊,雄蛛胃上丝腺的丝从腹部书肺间的吐丝管排出,覆于精滴表面。原始的Mesothelae科仅有2种丝腺,但圆蛛有6种。纺绩突系变态的附肢,1~4对(第10及11腹节各两对),多数有3对,而前排中间一对消失,或退化为无功能的舌状体或平板状的筛器,上有数千个吐丝管开口。

据文献记载,全世界的蜘蛛已知有3821属42055种(2010年),中国记载约3000种(截至2007年11月)。共有14个目,已有5个目绝灭了种群。分属于66个科,我国已发现7个目,在我国生存的有39科。

【生长】
在交配前,雄蛛织一精网,从生殖孔产一滴含精子的液体到精网上,然后把精子吸入触肢器内。有的在交配时有求偶动作,如狼蛛和跳蛛挥动其须肢。欧洲的盗蛛雄体将用丝包住的蝇等献给雌体,在雌蛛取食时与之交配;找不到蝇时以小石块代之。多数雄蛛在交配时用左须肢插入雌蛛生殖板上的左侧开孔,右肢插入右侧孔。精子入生殖板后,移入与输卵管相通的受精囊,卵通过输卵管至生殖孔排出的过程中即受精。有的雄蛛于交配后将交接器再充以精液,并与同一雌蛛再次交配。交配后,有些种类的雄蛛在雌蛛生殖板上涂一种分泌物(生殖栓),阻止雌蛛再交配。有的雄蛛在交配后为雌蛛所食,但这种情况不常见。黑寡妇雄蛛交配后数日死亡,偶因交配后太衰弱被雌蛛捕食。
为什么雄蜘蛛甘愿牺牲自己?加拿大科学家安德雷在美国《科学》杂志刊文破译了其中的秘密。她用颜料标记雄赤背蛛,看它们怎么找到雌蛛的网,却发现大部分雄蛛在找到另一半之前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像其它种类的雄蛛一样,它们成熟后就不吃不喝,只能靠之前储存的能量过活,根本经不起长途跋涉的折磨。瘦小的赤背雄蛛呆在自己的网内倒也挺威风,一旦远离避风港,蚂蚁都敌不过。
最终,只有20%的雄蛛能成功到达雌蛛的蜘蛛网———安德雷相信:正是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为了后代繁衍,雄蛛才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当雄赤背蜘蛛将输精器官插入雌蜘蛛体内时,会以前肢为支点倒立,让身体悬挂在雌蛛嘴边。它一边注入精液时,比它身体大200倍的雌蛛一边开始咀嚼它的尾部。
更奇妙的是,雄蛛有逃命的机会。它有两个交配器官,其中一个输精完毕后,可以虎口逃生,捡回一命。但是在20分钟内,雄蛛通常会重返雌蛛网,进行第二次交配,这一次,雌蛛再也不会嘴下留情。
那为什么雄蛛要采取自杀式奉献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由于雌性赤背蜘蛛将精子储存在特殊的器官里,安德雷将该器官取下,想通过实验手段干预赤背蛛的交配时长。
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安德雷用切片数出交配后雌蛛接收到的精子数,发现交配时长与输送的精子数密切相关———与雌蛛进行两次交配的雄蛛,比起只交配一次的雄蛛要多输送1000多条精子。原来,为了这1000多条精子,为了整个种族的延续,雄性蜘蛛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对羸弱的雄蛛而言是最划算的选择,因为,它不能保证有力气会活着找到另一只雌蛛交配。
安德雷终于理解了,蜘蛛绝恋背后的秘密。
有的雌蛛仅交配一次,有的可相继与多个雄体交配,交配后雌蛛产一个卵袋,内有数个到一千个卵,或产数个卵袋,其中所含的卵一次比一次少。有的种类在产完最后一个卵袋或照顾幼蛛后即死去,这类雌蛛一般寿命1~2年。直螯类寿命20年。
一些原始的种类卵袋由数层丝组成,球形或盘形,附在石上,有的雌蛛守卫卵袋。狼蛛把卵袋随身携带在螯肢或纺绩突上。幼狼蛛孵出后爬到母蛛背上,约10天始离去。有的蜘蛛妈妈要带幼蛛晒太阳,有的雌蛛会哺喂幼蛛。欧洲有一种蜘蛛,母蛛在幼蛛开始取食时死去,成为幼蛛的食物。幼蛛似成蛛,随蜕皮数次而成熟。雌蛛蜕皮6~12次,雄蛛2~8次。有的在孵出前已蜕皮1~2次。直螯类需3~4年成熟。多以未成年蛛越冬。发育及蜕皮受激素控制。许多幼蛛能爬上叶尖或树梢,抬起腹部,放出几束丝藉风力飘至他处而散播。
雌蛛纺丝形成一个卵袋,内装受精卵,卵袋附在网上(结网蜘蛛),或产在石下、叶面上。有的母蛛守护卵袋,也有随身携带卵袋的。孵出卵壳的幼蛛仍在卵袋内停留数天,并在袋内脱1~2次皮。幼蛛在成熟前共脱皮4~10次。蛛丝在蜘蛛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结网是许多种蜘蛛的一种本能。网有多种类型,结网方法也不尽相同。许多种蜘蛛,尤其是幼蛛,能利用丝飞航。
蜘蛛卵生,卵一般包于丝质的卵袋内,雌体保护和携带卵袋的方式不一,或置网上,石下,树枝上,或用口衔卵袋,胸抱卵袋等。为不完全变态,在胚胎时期腹部仍分节,营结网或不结网生活。网有圆网,皿网,漏斗网,三角网,不规则网等。有一首民谣"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把蜘蛛布网捕虫的现象描绘的维妙维肖。
蜘蛛不但雌雄异形,雄小于雌,而且有的异色,如跳蛛科的雄性体色明亮,雌性体色晦暗,巨蟹蛛科的雄性背面有红色斑纹,雌性全为绿色。
雄性蛛比雌性蛛的性成熟时间早,雄性蛛出现的时间短,一般采集到的大多是雌性蛛,蜘蛛的交尾方式独特,如交尾后,雄性不被雌蛛杀死而能逃脱者则能再次交尾。
雌性蛛产卵前,先用丝做"产褥"。产卵其上,然后又用丝覆盖。并将卵袋编成固定形式。一个雌性蛛,一般只产一个卵袋,也有产多个卵袋的,如园蛛产5~6个,红斑毒蛛产13个,一个雌性蛛的产卵数可以从几个到几百个,如红斑毒蛛可产60~720个,园蛛科的某些种可产1000个。
从卵壳孵出的幼蛛仍旧留在卵袋内,要在卵袋内经1次蜕皮后,才离开卵袋。由于狼蛛不仅带卵袋游猎,而且当幼蛛孵化后,还有携幼的习性,故称狼蛛为褓姆蛛。雌性蛛在编成卵袋后,有的即死亡,有的在幼蛛脱离卵袋后,继续生活一段时期才死亡,有的被自己孵出的幼蛛活活咬死为食。
蜘蛛至成熟期以前,随着生长,须经多次蜕皮,蜕皮次数和间隔时间,很不一致,一般说,小型蛛一生蜕皮4~5次;中型蛛约7~8次;大型蛛约11~13次,如红斑毒蛛的雄蛛蜕皮5次,雌蛛7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给它足够大的空间织网,一个鱼缸那么大吧,但尽量别像鱼缸那么光滑的,不宜结网。。。

然后抓到和它体型差不多的昆虫(害虫~害虫)放在网上。不过,蜘蛛只吃活的食物,如果苍蝇蚊子死掉在网上不动的话,它也不会吃的,你要用牙签什么的动那个网装成虫子在挣扎,蜘蛛就会出洞吃东西了。。。

过一段时间,蜘蛛会蜕皮哦。。。发现有两个小蜘蛛不要觉得奇怪啊。。╮(╯▽╰)╭

不用喂水,从昆虫中摄取。。。

其他的就是,如果喂食不成功就放了吧。。。益虫~益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24
蜘蛛一般的食物就是飞虫,蚊子或者苍蝇。野生蜘蛛很难人工饲养,蜘蛛对环境和捕食对象 的要求都很严格。
如果对蜘蛛饲养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饲养人员动作轻稳,不要距离卵囊太近
在孵化期雌蜘蛛具有看护卵囊的行为,对于接近卵囊的一切,都会发起攻击。有的雌蜘蛛把卵囊放在自己的腹部下面,防止受到外界的攻击。因此,饲养人员在这一时期,要特别小心,在饲喂食物时,尽量做到轻慢稳,使雌蜘蛛不受到惊吓为原哲,感到有安全感。同时在喂食时,不要距离卵囊太近,否则雌蜘蛛就会感到不安全,甚至会拖着卵囊到处跑。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在孵化期卵对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30,湿度低于60或者高于70,都会影响到卵的孵化率。这是因为卵要在卵囊中完成胚胎的发育,使幼蜘蛛从卵囊内孵化出来。如果温度和适度不适合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胚胎就会减慢或停止发育,时间较长(超过20天),卵就成为无效卵,而孵化不出来。幼体的蜘蛛的身体较弱,消化器官未充分发育,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每次成长都要蜕皮,所以死亡率较高,因此必须精心饲养。
1、温度
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不要太大,夏季注意降温防暑,冬季注意增温保暖,保证幼蜘蛛健康生活。
2、湿度
适度应该保持在65左右,湿度小容易使幼蜘蛛脱水,最后消瘦而死亡;如果湿度过大,幼蜘蛛容易患水肿死亡;如果湿度太大,幼蜘蛛又容易患水肿,斑霉病。
3、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能使幼蜘蛛身体强壮,减少疾病,安全通过各次蜕皮。空气污染,潮湿,闷热是幼蜘蛛死亡的主要原因。
4、食物
由蜘蛛的饲养以投放小动物为主,如黄粉虫,小蚯蚓等,也可以喂动物血(注意血中不要加盐),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可用:蛋黄50%,蜂蜜20%,牛奶20%,维生素添加剂4%,乳母生3%的比例,混合后放在碟子上喂,也可以放在海绵上。
5、光照
首先光照要充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拿去外面见光。(蜘蛛不喜欢光,所以见光时要有避日处,保证蜘蛛安全),平时窗户要经常打开,但避免阳光直射。
第4个回答  2009-09-05
我喂小蜘蛛活的蚂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