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京城在哪里?

如题所述

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西部、北部一带。
介绍:
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元亡后改造为明北京城。对元大都的研究和考察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考古调查、发掘、钻探,对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作了复原。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文献记载这样的水涵洞有7个。城内大街两旁有排水渠,是石条砌筑的明渠,通过大街时顶部加盖石条。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854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8
  元朝京城在大都(今北京)。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国、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第2个回答  2006-08-26
元朝的京城就在北京,应该是叫大都
第3个回答  2006-08-26
在北京,当时叫大都
第4个回答  2006-08-26
大都就是现在北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