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不吃饭”的作文3oo个字

如题所述

读书与吃饭 说句老实话,我并不喜欢读书,或许是因为没有读书的那份静心吧,但是我却深知读书之益处,相信道理还是会说的.尽管不太称职,可还是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就从前些日子看的一部电影开说.前些日子,我看了一部老电影《一公升的眼泪》.其中的主人公——身患小脑萎缩症的木藤亚也,的确坚强的令人振奋,但是我关注到一个情节,就是那个面包店的老板娘,在木藤亚也临走前说的那一番话:“人啊,就算悲伤、不甘心、难过,也会肚子饿的,可是只要吃东西,明天又能活下去.”对于这句话说来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让亚也有勇气面对疾病坚强的活下去,可是我把它引申一下,把吃东西改为读书,那意义可就成了:“人啊,就算悲伤、不甘心、难过,也需要读书.”前一句话,我可不敢保证今天吃东西,明天就准能见到日出.而后一句,我同样也不能保证今天读书,明天就能变成大文豪.但是读书和吃饭不同,吃饭吃饱了还会饿,却不能长记性,毕竟记吃饭吃什么没多大意义;而读书呢,怎么也“读不饱”,虽然总处于“饥饿状态”,却长记性,记得一本书的精髓,倒还有些意思.
读书很怪,它和吃饭一样,不读书也有“饿得慌”的感觉.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提不起精神,样子就显得倾颓,别人看了就想躲着他.不读书的表现在外表上就看得出,也许有人会反对,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过一个人不读书,品质会渐渐的从内心暴露出来.初级阶段,理屈词穷,与人交谈则没有底气,话语粗俗.其后一些朋友就会渐渐疏远,没有了朋友的帮助,自然就会孤僻很多,更有甚者群集不读书之人,所谓“臭味相投”,可能还会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渣滓.在这里读书就好比吃饭,补充了精神的粮食,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精神在一次次读书当中得到了升华,就像人在一次次吃饭当中获得了能量一样,又有力气去面对明天.
书籍就是灵魂的粮食,灵魂也在读书中得到了洗礼.人不是天生就会读书,但人天生就会吃饭,像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米饭,却从未吃厌过,而中国人吃生鱼片寿司则会有作呕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人活惯了“一方水土”乍然到另“一方水土”,则会有水土不服之感.这或许又是读书的另一点好处,正因为它不是天生的,所以不会有水土不服,即使出现语言不通,也可以通过阅读译本解决.正是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促使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有人说劳动创造了人,我认为读书才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几千年中一直是地球“霸主”的根本原因.大自然从不犯错,他让所有生灵都会饥饿,让人们不断的劳动来填饱肚子;他给了人类一百二十岁的生命底线正是为了让人们学习二十年,积累生活的经验,用其后的一百年发明创造,用终身的时间来读书,充实自己.所以现在我们的心还在有力的跳动着.希望世界上的所有人也同样包括我自己,每每在提起筷子时都能想到读书,想到这件重要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