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的原文是怎么说的

这句话的原文是怎么说的
我要的是原文啊还有解释

原文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译文: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

原文: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译文:曹操听到了磨刀声后,以为是要杀他,于是,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然后悲伤的说:这世上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扩展资料: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他版本

《杂记》是这样记载的,吕伯奢不在家,听到了食器相碰发出的声音,以为是刀剑之声,是他们要杀了自己。于是他就把吕伯奢一家杀了。他还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有两种意思了。

一种是“宁可我负别人,不能别人负我” ,还有个意思,“难道只有我对不起别人。没有别人对不起我吗?”后者显然和曹操的性格不符。于是罗贯中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更鲜明而使用的。

曹操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他只是说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是一句没有凶残意味的话,只是平淡的一句话,“宁可我辜负别人,不能别人辜负我。”这也充分展现了曹操为人的自私,极度不信任别人,害怕被背叛的形象。

但结合当时的情况,乱世里的混乱,曹操身陷险境,被全国人通缉,稍有不慎就会被杀死,谁知道吕伯奢一家会不会真心收留自己呢?在听到了磨刀声以后选择杀掉,这是作为一个奸雄非常标准的强悍和果断。如果没有这些特征,他也成不了之后的大业,也不能称作为奸雄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操遭人骂,自然有他的原因。什么原因?也很多。但说得最多的,是“奸”。比方说,篡汉,在古人看来就是奸。狡诈,在古人看来也是奸。不过,最让一般民众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看看是不是事实。

这事《三国志》没有记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魏书》是比较维护曹操的,我们姑且不论,就看后两种说法。

后两种说法中,孙盛《杂记》的说法又更具体。一是曹操听见了些声音(闻其食器声),二是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谓“食器声”,应该不是洗锅碗的声音,是磨刀子的声音。曹操这才疑心,才杀人。杀了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误杀了好人,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音创chuang),就是凄惨、很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宁肯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这里说的“人”(别人),是特指的,就是吕伯奢一家,是“个别人”。后一句话说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人,是“所有人”。这个范围就大不一样。虽然都是恶,但恶的程度不同,分量不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不过即便如此,毛批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反过来,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都是像曹操那样做的(试问天下谁不有此心者),然而“谁复能开此口”呢?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太多。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

参见《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集 真假曹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30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是三国志的原话。实际上,曹操多半是知道自己错杀了人,所以才悲凉的为自己狡辩。其实哪个成功人士没杀错过人,李世民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
所以,曹操在这件事上虽然做的不对,但是三国演义如此歪曲事实更是不对的!
第3个回答  2019-06-30
《三国志》记载:曹说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wu)人负我。”这是一句极端自私的话,也是他被后世所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他为什么说这句话,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心中有愧,面对好友的质问,他以此来用来自我安慰和安慰好友。这句话也从侧面表现了曹操的一大特点:真实。他把自己心中所想坦然的说了出来.
第4个回答  2019-05-04
这是三国演义曹操在杀了恩公一家后说的
原句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如果是指小说里的原句的话,可以追问
求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