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大了不谈恋爱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啊?

我也是女生,我听过一句话说: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出现。当然可能因人而异吧!但是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有二十七八岁还从来没谈过恋爱的女生,我大学一直没谈,现在谈了,觉得当时上大学的时候的确有点心理不正常有点极端,现在好多了,正常了。我想问不谈恋爱的女孩子尤其是已经比较大了的,是不是会出问题啊,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一点的女生,我总觉得没谈恋爱前我好像连基本的社交都不敢都不会,现在很好了,这些东西对于内向的女生是不是很要命啊!
我就是想问问女生年龄大了不谈恋爱会出哪些问题啊?我没有任何贬低和歧视的意思啊,只是我身边还没谈过的年龄有点大的都有的网恋了或者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只是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好好谈谈,这次我会好好谈的。毕竟老不谈我很担心自己会出现很多问题

青年大学生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爱情,因此,在现代大学中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谈恋爱对学校工作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一系列心理问题。要从这些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必须认真地审视大学生恋爱现象,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帮助大学生作好爱的心理准备,并学会爱的艺术。
一、审视大学生恋爱现象
爱情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也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客观地审视性与恋爱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及现代大学中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
大学生恋爱心理一般要经历理想对象建构、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到感情平静等四个阶段。
理想对象建构阶段。即爱的意识萌生阶段。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自中学时代开始的。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约始自初中三年级。高中为恋爱意识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恋爱的意向和关于爱的思考,然而,背负高考前的重压,无暇顾及恋爱问题。进入大学之后,重负释去,恋爱意识便萌生了。开始考虑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构自己理想中的对象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模型了。
初恋阶段。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有人把初恋的心理发展细分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个阶段。“醉我”是指被追求对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爱上了我,他(她)今天对我多说了三句话,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亲密?“非我”则进入了实质的求爱,可以为对方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一切以求适应对方。“化我”指恋爱初步固定,恋人把对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由于初恋是情窦初开时的第一次对异性敞开的爱的体验,双方的内心往往都充满了一种新奇的兴奋和激动。初恋具有单纯性、强烈性、持久性等特点。单纯性指初恋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恋情往往单一、纯真;强烈性指初恋是爱情积聚的爆发,常出现强烈的亲近欲;持久性指初恋的感情影响旷日持久,人们一生中会长存着初恋的感情记忆。
热恋阶段。也称激情热恋阶段。与初恋相比,初恋时爱的感受十分强烈,但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关系也不过于密切。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密切的阶段。这一阶段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常常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即要求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距离更短。处在此阶段的青年男女,其理智处于脆弱的地位,感情几乎支配了一切,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诸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反映。处在此阶段,在性冲动中很容易发生越轨行为,而对其后果也不可能冷静地做出理智的判断。
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热恋是甜蜜的,但过后会随即进入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由于热恋中的朝夕相处,双方增进了互相了解,热恋过后,双方都会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作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发生争论、冲突,心理碰撞,感情也会起伏波动,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感情平静阶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在这一阶段,恋爱双方既爱慕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又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彼此心平气和,心灵上达到了融为一体的境地。这样恋爱就可以慢慢发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阶段。恋人从浪漫的迷雾落回现实,开始考虑柴米油盐,谋生途径。这种家庭角色扮演就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基础。反之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就会导致恋爱的破裂,出现失恋。
2.现代大学中的大学生恋爱现象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恋爱学生约占在校生的1/3甚至1/2以上。应该说,大多数学生的恋爱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一部分学生恋爱中也明显地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这些倾向对这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构成了很大威胁,这不能不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同学们的关注。
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和方式、婚恋道德的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恋爱动机的多元化。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它由恋爱需要引起,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恋爱动机决定人们的恋爱目标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恋爱动机是恋爱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明显具有多元化特点,满足生理心理需要、打发无聊的岁月和调剂紧张的学习及选择人生伴侣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宣传教育的要“选择人生伴侣”的恋爱动机在选择中仅2.7%。这可能与大学生持有的“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相反,满足生理需要、打发无聊岁月、调剂紧张学习三者比例之和达到72.5%,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够纯正,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并不直接指向“选择人生伴侣”这一恋爱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是主张重内在素质轻外在条件的择偶标准。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时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对象条件的要求。择偶标准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成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地位和条件存在差异,不同的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婚恋择偶标准。有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存在以下特点:①注重对方的个性心理品质。人品、能力、才华、兴趣、个性在其择偶标准中占有突出位置。②相貌、健康两项身体条件被看重。③家庭地位、家庭财产、学历等条件不再为学生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更加自主,不再受传统的家庭地位等外在条件所制约,更注重对方的内在素质。而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个性、人品中最注重的是体贴人、心胸宽广、专一、孝敬父母等个性品质。男、女生比较发现,男生较女生更重视温和、尊敬父母、热情、贤惠、善良、聪明,女生较男生更重视心胸宽广、事业心强、好学上进。
三是坚持自主的择偶方式。恋爱自由是法律赋予青年的权利,是青年人获得幸福的恋爱和婚姻生活的必要条件。恋爱自由的保障和青年自主恋爱方式的确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男女双方确立恋爱关系的唯一途径。随着社会进步,自主追求恋爱对象成为当代大学生缔结恋爱关系的主要方式。对“你认为大学生恋爱主要靠谁”的调查发现,91.4%选择自己认识,3.9%选择他人介绍,0.4%选择父母介绍,其他4.3%。可见,大学生的婚恋自主性水平很高,而且大多数能够自主选择恋爱对象。而男女生比较发现,更多的男生在婚恋问题上自己拿主意,而更多女生喜欢听取父母意见,一定程度上表明男生的婚恋自主性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女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高有关。同时调查还表明当恋爱遭到父母反对时,大学生中屈服于父母压力的是少数,多数学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就轻易放弃。他们相信通过长期的做工作,会使父母改变态度。
四是持宽容的婚恋道德价值取向。婚恋道德价值取向中比较敏感的是婚前性行为、性解放的价值取向问题。此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相当度,对于婚前性行为,认为“道德堕落”的仅有10.8%,而多数持“可以理解”或者“说不清楚”态度。在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从“如果你的恋人向你提出婚前性行为要求,你将……?”的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在恋人提出婚前性行为要求时“答应”或“有可能答应”的占44.8%,而表示将予以拒绝的只占41.4%,可见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较高。婚前性容许度的增大势必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婚前性行为,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学生心理和社会及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充分注意。
由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的以上特点,当今大学生恋爱现象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恋爱起点低龄(年级)化。大学在校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正日趋成熟,男女同学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交相知,产生爱情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问题是现在约有1/3的大学生崇尚感觉和一见钟情,他们恋爱前的交往时间已明显缩短,开始恋爱的年龄和年级也有越来越低之势。
恋爱追求时尚化。有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追求时髦的结果。他们认为能谈到女(男)朋友是有本事,谈不到朋友就会被人瞧不起。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爱海泛舟”了,而且“相爱”的方式方法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日益普及化的校园恋爱趋势也对部分同学过早涉足爱情起了很大的示范和催化作用。
恋爱态度体验化。现在有不少的同学是抱着一种体验的态度在谈恋爱。他们往往并不是要寻觅终身伴侣,而仅仅是在寻求一种两性情感生活上的即时满足和人生体验,真正以婚姻为主要目的而恋爱的不多。因此,“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恋爱的结果不一定是婚姻”的流行爱情观在大学里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同。
恋爱目的实用化。无论是利用恋爱来打发时光,还是用来满足虚荣心,亦或用来体验情感生活,都是爱情价值观日趋实用化的一种表现。这种实用化倾向还有一个更加危险的表现,就是用爱情作为交换条件来达到自己追求的特殊目标,如为了毕业留城、找好工作,恋爱对象可以“老少皆宜”、“美丑不分”;还有极少数同学为了功课考试及格或弄到考研信息等而“以情相许”,甚至不惜“以身相许”,可谓“爱否不限”。
恋爱过程快餐化。与大学生恋爱人数越来越多,恋爱进展越来越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恋爱的过程越来越短,恋爱关系的稳固程度越来越低,恋爱成功率也越来越小,就像人们进快餐店,进去就吃,吃了就走;这餐在这里吃,下一顿却换了另一家。
恋爱交往放纵化。大学生们现在对恋爱中男女双方交往的尺度普遍采取一种宽松甚至放纵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可以和应该谈恋爱,并对婚前性行为表示支持或理解,近一半人认为多角恋爱是无可非议或不应干涉的,甚至有近1/4的人对一名女生与几名男同学发生性关系而受到开除学籍处分表示反对或异议,4/5的学生表示在热恋中可以接受爱抚行为,可以接受性行为的也占1/4,而承认自己发生过性行为的约有1/7至1/5。可见,大学生恋人之间的交往密度(包括交往频度、亲密度和相处时间)已越来越大,交往方式也更加开放,以致达到了一种放纵的程度。这一切都表明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恋爱道德意识,特别是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弱化,甚至无视这种意识的倾向。
当前大学生恋爱潮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对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十分不利,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也构成了很大危害。除了用校规校纪规范大学生恋爱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引导。
二、做好爱的心理准备
从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现象。但大学生尚年轻,阅历浅,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在恋爱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甚至不良倾向。这将妨碍恋爱者的成长成才,破坏恋爱者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的基础,造成他们严重的心理矛盾和人际关系矛盾,甚至直接导致他们违法违纪。要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大学生谈恋爱之前,必须做好爱的心理准备。这些准备至少包括了解爱情及其心理结构,认识恋爱对青年心理的双重影响,学会恋爱心理的调适并做好失恋的准备。
1.了解爱情及其心理结构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把最美的赞喻赋予她。莫里哀称“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巴尔扎克说“爱情是人生最难的学校”。至于何为爱情,人类理论研究至今,主要有以下三种爱情观。
一是超理性主义的爱情观。以柏拉图式的爱为典型代表。主张把性欲完全排斥在爱情之外。认为性欲是低级的兽性,爱情是一种丝毫不带兽性的高尚精神活动。这种主张非肉体的完全的精神的结合,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禁欲主义的产物。
二是自然主义即泛性论的爱情观。以斯宾诺莎、休漠和庸俗纵欲主义者的“杯水主义”为代表。他们完全以性本能来定义男女之间的爱情,认为“性欲付诸实践叫爱情”,满足性欲和恋爱的要求就象喝杯水那样容易。“性解放”论正是这种爱情观的典型。18世纪19世纪这种爱情观在西方曾一度盛行,20世纪下半叶,随着性解放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艾滋病的蔓延,引起西方理论界的重视,西方开始了对性解放的批判。
三是性爱与情爱相结合的爱情观。以沃尔斯特、沙赫特等为代表,马克思、恩格斯也赞同这种爱情观。他们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实、相互爱悦的,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最深沉、最稳定、最专一的高尚感情。爱情是情爱与性爱的统一,是灵与肉的有机的高度和谐的结合。因此,既没有理由将她庸俗化,也不必要把她神圣化。
爱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爱情是性爱和情爱的结合。爱情的心理结构如图:
倾慕+怜惜+性欲=性爱
+ =爱情
理想+情操+个性=情爱
性爱是以性欲为基础的对异性的倾慕、亲近的感情体验,这是构成爱情必不可少的成分。性爱有如下特点:
一是排他性。爱情是两性间的情欲为基础的纯洁而高尚的感情,它一方面具有独自占有所爱对象的欲望,就这一点来说,人类的性爱是“自私”的,即是排他的。另一方面,它将全部身心倾注于所爱的人,甚至愿为爱情奉献一切,爱情又是“无私”地献身于对方的。这两方面融合统一时,爱情才使人心醉,令人神往。排他性分为“外排他”和“内排他”。“外排他”指反对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感情关系;“内排他”则是一种自律,不让其他异性爱上自己而干扰甜蜜的热恋。排他性对维持爱情的稳定有帮助。爱情专一、不分心旁人是恋人间的基本要求。但发展到极端的排他倾向就成了一种病态。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许情人与其他异性正常交往,这会给恋爱双方带来高度心理紧张。
二是冲动性。这更是性爱的根本特点。恋爱的产生来自生理冲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恋人们时时会感觉到对爱情的激动兴奋和要与对方更进一步密切关系的需求。恋爱的冲动性使爱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热恋中的男女常为一些小事而高度兴奋,也具有比平时更高的创造热情。但冲动的不可遏止也会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强,如不加以克制就会引起性行为。
三是直觉性。由于性爱注重身体外表吸引力、气质相投等感觉因素,因此直觉性也是爱情的重要特点。青年恋爱注重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和印象,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外在美而产生感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恋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然不能例外。不过,恋爱牵涉到以后的婚姻和长时间相处,直觉未必准确,而过于依赖直觉往往后患无穷。
情爱是由异性间的依恋感及理想、情操、价值观、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是爱情的本质表现。没有性爱不能产生爱情,但只有性爱缺乏情爱的爱情是不健康的。情爱有如下特点:
一是思想吸引。价值观趋同,感情一致,这是真正爱情的思想基础。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双方才有着共同的志向、信念和理想、共同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容易产生爱情吸引。
二是心理相容。这是指恋爱双方经历相当充分的“磨合”,全面了解了彼此多方面的差异,并能接受和容忍这些差异。这是情爱发展的心理背景。恋爱双方心理相容度愈高,情爱发展就愈充分,就愈能体验到爱情的欢乐。反之,心理不相容,则会感到惆怅、痛苦和失望,情爱就会保持不了。心理相容是男女恋爱成功的心理背景,理想、价值观、人生态度是否一致又是心理相容的最重要因素。当你恋爱时,一定要对对方的思想感情、心理特征进行相当充分的了解。当然,心理相容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历过感情火花的燃烧和理性的审定后的婚姻才能美满,那种“一见钟情”的婚姻因缺少心理相容过程,往往是不可靠的,是冒险的。
应该强调的是性爱与情爱同等重要。恋爱的一个根本目的是释放性能量、发展性意识。没有了性就无所谓恋。性欲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本能冲动,而情爱必须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以情爱压抑性爱是病态的表现,完全只谈性不谈情又不叫爱。只有二者并重,才符合爱情的心理结构要求。
2.认识恋爱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
恋爱对青年的心理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能帮助你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会带给你各种心理问题。也可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恋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于青年心理成熟健全的一面,又有危害青年心理健康的另一面。
恋爱有利于青年心理成熟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从性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性冲动必须得到合理的控制和渲泄,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可以使青年不再感到性的压抑的紧张,从而合理地释放性冲动,得到身心愉悦感。
其二,从性意识发展的角度看,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逐步完善。在与异性的深层接触中,才能使青年真正认识到男性与女性的气质的含义,从而在性角色上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
其三,从自我意识建立的角度看,恋爱可以使青年逐步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识。因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对方象一面镜子时刻刻画着自我形象,并鞭策你不断完善自我。青年的自我概念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自我意识也将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
其四,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必然遇到一般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般问题,深层交往中还须处理情感纠廓中的一系列问题,这将大大提高青年的交往能力,为日后适应社会人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恋爱危害青年心理健康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恋爱需要时间和精力,若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因此影响学习、耽误学业,
将造成青年更重的心理负担。
其二,恋爱具有排他性,若处理不好恋爱与友谊的关系,将带来人际关系处理上的一大堆烦恼,影响情绪,以至影响生活。
其三,初恋、热恋在心理紧张量表上是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兴奋将加剧心理紧张。处在恋爱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极度高兴或极度烦恼,这都会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持续的心理高度紧张对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其四,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将造成青年心理失调或心理负担超重。恋爱受挫后,失恋将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失恋的青年身心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有的人还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甚至走上绝路。
鉴于恋爱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同学们在谈恋爱前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特点权衡利弊,慎重地进行决策。
3.选择合适的恋爱时期
“爱情是人生中最难的学校”。同学们要涉足爱河,必须等你具备了能理智地、游刃有余地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时,才能开始。什么时候才算具备了涉足爱河的条件呢?有专家研究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心理断乳的完成。心理断乳期指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阶段,大学新生处于这一阶段。心理断乳完成指独立人格基本形式,心理上不再依赖父母,而是靠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对事物独立进行判断。心理断乳若未完成,对“爱”和“被爱”都会理解不清,可能把异性对自己的关心、友谊理解成“父爱”或“母爱”,而不是“爱情”。在这种状况下谈恋爱,这种对“爱”的误解不但不能对自己负责,也不可能对他人、家庭、社会负责,是不合适谈恋爱的。
二是对性欲具有客观的认识。人的性欲是一种生理现象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关联的自身应有的健全的东西。这种自然的心理、生理现象并不是作为一种无抑制的本能的行为出现,而必须受到人类文化发展、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制约而升华。也就是说,这种本能必然在人类理智的支配下表现出来。因此,那种认为性欲是丑恶的、肮脏的,极力加以排斥的观点,以及那种缺乏控制性欲的必要理智,对性欲放任自流的认识,都不是对性欲的客观认识。
三是对爱情的真谛有较深的理解。理解了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表达,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她具有专一性、持久性、责任性等最主要的特点。理解了恋爱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排他的关系,隐喻着两个人最终要求身心结合。具备了求爱和接受爱的勇气。这种勇气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专注”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当你对对方说“我爱你”时,你要反问自己,这是我从内心发出的专一的爱吗?这种爱能专一、能长久吗?面对现实,我能承担得起爱的责任吗?
四是具备了失恋的忍耐力。冷静地观察当今大学校园的恋爱现象,大学生恋爱达到婚姻这一目标的不是多数。这就有一个失恋问题。失恋是极度痛苦的,为此消沉、自毁、毁人、绝望、自杀者不乏其人,不具备失恋的承受力是不宜谈恋爱的。
4.学习恋爱心理的调适
这里主要介绍热恋中常出现的猜疑与控制心理的调适和恋爱受挫后失恋的心理调适。
关于猜疑与控制心理及其调适。
性爱的特点是排他的,热恋中的男女不希望他人介入他们亲密的关系,本能地拒绝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但排他性发展到极点会引起对恋人行动的猜疑,不允许恋人与其他异性有任何接触,过度的猜疑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对方承受不了这种心理负担而产生痛苦、无奈,其结果是彼此之间隔阂越来越大,互相抱怨指责,有的恋人以分手结束,而有的甚至走向轻生。
对恋人无端的猜疑,实际上是一种自私心态。他(她)把恋人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恋人只属于自己,不给对方一点自己的空间,想方设法加以控制,这种控制实际上只能使对方在心灵深处离你越来越远。控制对方的心理实质上隐含着自卑心理,真正自信的人很少会有这种怯懦的表现。
恋人之间的自私、猜疑嫉妒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的度,不但对方痛苦,就是自己也很苦恼,也无法调整和控制。
要调整这种心理,最主要的在于要真正认识美好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的。恋人之间在相处中,如果缺少宽容、鼓励和欣赏,而过多地抱怨、苛求对方,控制对方,或嫉妒猜疑对方,就会给对方心灵深处留下阴影,制造许多情感上的麻烦。人无完人,几乎每个人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会有些缺点,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相处方式,才能彼此达到和谐。另外,在相处中还要注意克服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如自私、狭隘、偏执、自卑等。
4.爱的升华艺术
要使爱得到升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高尚的恋爱道德。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感情之一。它以终身共同生活为目的,以性生理和心理成熟为前提,以两性相悦、心心相印、事业和生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关心,同甘共苦为主要内容,具有专一性、持久性和责任性的特点。爱情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满足恋爱双方的情感和归属需要,达到两性两情相悦,更表现在恋爱者的相互期望和督促以及自我期望和警醒会成为双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懂得了爱情的真谛,才能采取对他人和自己都高度负责的态度,慎重选择恋爱时机,在自己真正成熟、恋爱观基本稳定、成才目标基本实现以及彼此了解较深、真正相互倾慕的时候,文明节制地进行恋爱交往,自然而然地步入爱情殿堂,并使爱得到升华。
第二,摆正爱情与事业的位置。爱情是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爱情若没有事业和工作支撑,就好像没有基石的大楼。有相当一部分恋爱中的大学生,由于对爱情冲动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掉入爱河便完全沉醉于絮语缠绵之中而无心学习,这种爱,只能说是一种盲目的爱。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爱情虽然离不开感情,但也不可能没有理智,因此理性地对待学习与爱情,使爱情与学习相助相长,爱情才会绽开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三,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的关系。首先是不要错把友谊当爱情。友情与爱情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性质不同,前者是友爱之情,后者是身心交融之情;二是包容性不同,前者不排他,后者排他;三是稳定性不同,前者可能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后者不会变化;四是冲动性不同,前者相见冲动平缓,后者相见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其次是谈了恋爱后仍应建立广泛的友谊,这样才有利于互相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二人世界”,这无益于身心发展,应以友谊作为它的补充。友谊能为爱情提供养料,开阔视野,有利于丰富、更新爱情生活,有利于爱的升华。
第四,注意克服恋爱中的心理偏差。恋爱中的心理偏差主要有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控制心理、报复心理等,这些都不利于恋爱的健康发展,更妨碍爱的升华。我们应注意用已学过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健康的人格,克服这些心偏差,在恋爱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3
笔直的不会。
但是女生心里会出现空虚、落寞、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等状况。
而好处就是自强自立没有依赖别人的心理,虽然有点寂寞,不过女人自强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说的心理问题就是指上面的那些,我想有点夸张了。
心里的不愉快主要靠个人自身来调节,也与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有关,乐观积极的人是不会为了这些而精神异常的。
所以你说的并不能作为普遍现象来讨论,这属于女生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大家都会遇到,也都会过去,只要自己有健康的心态,那么什么复杂的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她。
第2个回答  2009-08-31
猫到了季节要叫春,公鸡到了时候要打鸣

都是正常的

对于女性来说,大学时期是个磨练自己的时候,思想会更成熟,多一些感情的经

历有好处,但要记住的是: 22岁之前可以游戏,25岁之前关系要稳定下来。没

有特别的理由就不要分手。30岁到了婚嫁的时候了,如果还没有固定的男友,恐

怕就要降低身价了。
你的问题,我是不会娶一个27,8 岁还没谈过恋爱的女人的,那不正常,

具体原因不明,但很多男人都会这么想: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呀?尤其是生理方面

的,等娶进家门才知道 那就晚了。

娶了这样的女性,十有八九,都不会过得好,直觉。

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书中那一段完美的幻想姻缘,剩女们

只能在煎熬中度过自己最美好的那一段岁月了,实际点吧,诱饵放时间久了就没

味了。
第3个回答  2020-02-02
内向的女学生也不一定不会谈恋爱,在大学里谈恋爱,才能做到心理平衡
再说了,其实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有很多大学生就因为恋爱失败才造成心里问题.要适可而止,会给自己造成很大思想压力
所以啊,考虑问题不能极端,确实选择的范围会不是很大了
这样的话就会因为社会的舆论,如二十三四岁以上就应该适当考虑
要是到了近三十才考虑的话,例子很多的
但是女生到了一定年龄这是因人而异的,人不可貌相啊
而有不少的男生还专门看上内向的女生
第4个回答  2009-08-31
..............................................................................................................................................................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锻炼出来的,无论是跟男同学交往,还跟女同学交往,都能够锻炼你待人处事,与人交流处事的能力。
恋爱的过程只是说在一个比较亲密的恋人前,展现更多的性格,情趣而已,以及锻炼你观察他人兴趣,关心他人的能力
如果说你能对待身边每个人就如同对待喜欢的人一样热情、周到,相信谈不谈恋爱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没有根本的关系。
在沟通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理论,就是——每次沟通之前,在心底告诉自己,对方喜欢自己,能够欣赏自己的人。

女生年龄大了,的确对恋爱会产生一些阻力,比较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无形中会造成对女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和负面的心理影响。但这一切都不要紧,用开朗的心情面对一切就行了。

恋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不过,该来的时候就来了,顺其自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