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和柱配筋时的问题

在剪力墙配筋时为什么水平分布筋总是在竖向分布筋外(即就是水平分布筋总是在最外面)?在框架柱或其他柱中在变截面处如果采用直通配筋(即不截断)形式。为什么总是以斜度为1/6或1/12要求渐变?敬请各位专业师傅对以上问题作出详尽回答,在此我表示万分感激!!!

剪力墙为竖向受力为主,因此设计将水平筋位置设置在外侧。受力计算时设计都后会明确水平钢筋的位置。
至于在柱变截面处采用1/6或1/12要求渐变,是对结构的构造要求。如在变截面处变化幅度小的就要求渐变,以不影响主筋损耗,也能省钢筋;如在变截面处变化幅度过大就要采取互锚的方式处理了,所用钢筋也就相应长了。这此在国家图集上都有做法。这都是在实践中给证明了的安全、经济等因素。现实中发现的作法会很少去按规定渐变,也有不管浪费钢筋而采用锚固的方法,那是现成操作人员就哪个省时省心的一种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墙配筋
柱配筋
(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3)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4)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均应全长加密,如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框架柱。
(6)四级框架柱,箍筋在计算满足的条件下,可以8做外箍,6做内拉筋。
(7)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柱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0.9以内;框剪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0.95以内。
2)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对于中柱和边柱为0.7%,对于角柱为0.9%;
3)柱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4)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至少每搁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8)柱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另详。
8.1.4 墙配筋
(1)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JGJ3-2002第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
(2)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高规7.2.18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设置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2)设置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上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8.1.5 线脚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仅考虑控制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
第2个回答  2010-05-28
剪力墙受力主要是暗柱,墙本身基本上是构造,墙在平面外受力用横向受力,受力筋在外。所以水平在垂直筋外。
柱筋没有规定斜度一定是1/6或者1/12的规定,是只有变截面在1/6以内才能直通。大了钢筋受力不好,要截断。
第3个回答  2010-06-08
外墙(当土墙)的水平钢筋在内,竖向钢筋在外。
内墙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外,施工方便。
墙柱:c/Hb大于6分之1要剪断,相反则按1:6弯折。见03G101-1的44页。
梁:1/12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见03G101-1的35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