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异同

要写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共同点:

(1)教育作用: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教育目的: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3)教育内容:都强调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方面。

2、不同点:

(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

(2)教学思想: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铄”。

(3)学与思:孟子比较强调“思”,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

(4)对待君主态度:孟子提倡“仁政”学说。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君轻民贵”的思想。

扩展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中期鲁国人,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为思孟学派。孟子一生崇拜孔子,以“孔子之道”捍卫者自居,其经历也与孔子十分相似。他一生聚徒讲学,曾周游列国,名列稷下学宫,虽得各国君主礼遇却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著述讲学不辍。孟子主张“仁政”,以“民本”为中心,利用教育手段得民心。孟子亲自参与著述的《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其主张学习要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博约结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本文将孟子的教育思想按照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解释。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青少年饱读诗书,曾周游列国。他曾在稷下学宫长期执教,讲学“最为老师”,在学宫“三为祭酒”,被齐国君主授予“列大夫”头衔。荀子曾著《荀子》一书,主张“仁义”,“明礼仪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学思行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专,贵在持之以恒”。本文将荀子的教育思想按照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解释,并与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2

相同点:孟子与荀子思想上都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不同点:

1、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君轻民贵”的思想.

2、荀子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继承并深入讨论了儒家“礼”的思想。他说,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孟子将人变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是儒家文化继承,有掺杂法家一些思想,主张性本恶 。

扩展资料: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
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4

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点

都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具有儒家学派基本特点:道仁义,明人论以及重教化。

二、不同点:

1、人性问题上,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了“性善”、“性恶”之说。

2、对君主的态度上,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法先王;而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主张法后王。

3、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仁政思想。荀子则把儒法进行了融合,经常礼法并提,既主张礼治,又主张法治。

扩展资料:

1、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2、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孟子    百度百科_荀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19

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点

都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具有儒家学派基本特点:道仁义,明人论以及重教化。

二、不同点:

主要体现在人性论,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等方面。

对君主的态度上: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法先王;而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主张法后王。

在人性方面:人性问题上,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了“性善”、“性恶”之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仁政思想。荀子则把儒法进行了融合,经常礼法并提,既主张礼治,又主张法治。

在教育思想方面: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铄”。

扩展资料: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参考资料:孟子-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17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仁,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人性论,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方面

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核心思想是“仁政”,荀子核心思想是礼法并用

在教育思想方面,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铄”、

扩展资料: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