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中,“桂花“的季节,怎么又出现“春山“?何解?

如题所述

因为这里的桂花是“春桂”,“春山”即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一、春桂简介:

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生长于我国南方,春季开花。

山矾嫩枝为褐色,叶片为薄革质的卵形或者倒披针状椭圆形,基部楔形或圆形。

每年的二至三月就是山矾的花期。它的总状花序被展开的柔毛,阔卵形至倒卵形的苞片总是很早就凋落,上面生有细密的柔毛。山矾的花冠是白色的,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为环状,总是一簇簇挨挤在枝头。六到七月则是山矾的果期,其核果为卵状坛形,外果皮薄而脆。

二、史籍记载:

1、黄庭坚《山矾花二首》序:

“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2、李时珍《本草纲目》

“山矾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

3、清代《花镜》:

“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大寒的三候中,山矾正是第三候的对应花。

三、春桂古诗列举:

1、春桂问答二首

[唐] 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2、山中春桂枝,倏尔飞霜满。

全诗:

白子水墨图为陈思孝题(二首)

[明] 王恭

鹖冠饭雕胡,分与时人浅。

道存心自玄,岂必泉萝远。

绿水净鸣琴,空林对虚馆。

山中春桂枝,倏尔飞霜满。

寄语青云人,投簪事应晚。

3、更许柏庭友,来依春桂丛。

全诗:

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

[宋] 刘应时

黄发了国事,归来双颊红。

园林白日静,乐事何丰融。

更许柏庭友,来依春桂丛。

境胜香山远,辞高支遁同。

眷兹达尊地,绰有古人风。

梅林洗烦暑,霁色摩苍空

烟霞琢秀句,咀嚼味无穷。

徒纪盛山燕,来羡昌黎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31
诗中的桂花指的是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不是桂花树。
山矾,别名郑花《山谷内集》,芸香、椗花、柘花、瑒花、春桂、七里香《纲目》,㮳花《植物名实图考》,山桂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乔木, 2-3月开花,6-7月结果。
鸟鸣涧
王维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第2个回答  2021-05-3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间跨度是不是更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是不是更离奇?
唐诗看重兴象,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
因此,读诗不能只看字面,此处,人闲不知春秋,无关世情,又何拘泥于春山和桂花呢?
第3个回答  2021-05-31
桂花有八月桂和四季桂,八月桂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农历八月秋天才开花的桂花,而四季桂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养分条件下,可以多季节开花。
这首《鸟鸣涧》,是王维游历江南,寓居朋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所作,春天的江南,温度多在15℃至20℃之间,昼夜温差比较大,正是适合桂花开花的温度,所以春山里有盛开的桂花并不奇怪。何况古人做诗,除了眼前所见,还会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更要考究平仄韵脚的问题,所以当时桂花树并没有开花,或者那天只是气温舒适宜人,如春天一般,也是可能的。
此处的"桂花落",指的皎洁的月光,因为桂花的颜色是金黄色,月色也是朦胧的黄色,作者发挥了大胆的相象,把月光无声无息的挥洒,说成人间桂花的飘落。在春天的夜晚,幽谷月色空朦,万籁俱寂。尚有人在山间的小路上悠闲的徘徊,忘却世间繁华与喧嚣,作者也忘记了自已。这何等的超然,何等的高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