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有

如题所述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尽力:

1、正确地知道自我

我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先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现代人虽有许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但关于自我却知之不多。这是由于,其一,人对自己的心思不能像丈量血压、身高相同有一个客观尺度,即使是心思丈量,一般人也较难把握。其二,人对自身的知道往往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容易发生“当事者迷”的状况。下述三种联系的处理,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地知道自我供给参阅。

(1)我与人的联系。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取得自我观念的主要来历。咱们先从家庭中的爱情扩展到外面的和睦联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联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联系中虚心向他人学习,取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根据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可是通过与他人比较知道自己,应该留意比较的参照系。榜首,跟他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仍是行为后的成果?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他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心情。只要比较大学毕业后的成果才具有意义;第二,跟他人比较的标准是相对标准仍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仍是不可变的标准?有的大学生与人比较的是身段、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因此发生自卑感,这种比较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比较的目标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或者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仍是不如自己的人?与不同的目标进行比较,会发生不同的心思体会和行为反响。所以,建立合理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知道尤为重要。

(2)我与事的关系。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是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果来分析自己,但却常常受到成败经验的限制。其实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进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脆弱的人,失败的经验会再次导致失败,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是在失败后形成恐惧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和挑战,甚至于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于那些自傲自大的人,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因为胜利使他们骄傲自大,这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一个大学生从成败中获得自我意识时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我与己的关系。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难。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别人眼中的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知觉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多方面对自己进行归纳的统觉; 自己心中的我,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即理想我。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多元价值观等,增加了大学生自我认识的难度。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每个人都知道“自我”是最重要的,可总有些人并不真正地尊重自己、爱惜自己。他们可以喜欢朋友、喜欢知识、喜欢自然,却不喜欢自己。 悦纳自我就是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并且要培养对自己的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学会悦纳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自我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更具广泛性,自我体验更具丰富性,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同时又存在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自信与自卑等矛盾冲突。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积极悦纳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而人的自我认识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定性,就是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性格的弱点等等。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反思,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才是进步的前提,才不会自以为是。如前所叙,认识自我主要有三条途径—经验法、比较法和反省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尽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这些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还要学会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定位就越恰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客观对待自我
  I.积极地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就是愉快、满意地接受自己,即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悦纳自我不决定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悦纳自己的人,才能为他人接纳。这样的人是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对生活乐观、豁达,能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地对待得失,不夸大也不贬低自我,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不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这样才能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生活的强者。
  2.良好地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定向地改造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化的过程。因此,在改变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定位。并在这一连续的自我监控、自我呈现、自我修正的自我调适系统运行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做到自我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第2个回答  2020-10-24
教学大纲: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人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反唤,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判断、评价、态度
等等。
1、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白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白等、自信、自卑、自负、白责、
自豪感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册个体对自己的心服、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
自立、白律、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视的形城险我: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
脱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发展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意识形成给段
2、社会自我盒识形成阶段
3、心理自我自说形成阶段
(二)自我意说的形成遗径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组来认识自己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考腐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
4、通过自我员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
(三)自我食识的偏差
1、聚光灯效应
2、盲目乐观
3、虚餐普通性效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