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什么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最长,夜最短

B. 昼最短,夜最长

C. 昼和夜一样长

D. 出现极昼现象

白天最短,晚上最长

在中国所处的北半球,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过了这天,太阳光线才逐渐由南回归线向北移,白天一天天变长。冬至也是冬季中最寒冷时段的一个标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历来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这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冬至又称日南至或“南至”。然后逐渐由南回归线北移,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南半球正好相反。

扩展资料:

《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唐代孔颖达《正义》疏《易经》“后不省方”句曰: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古人认为冬至适逢阴阳交替时刻,是阴(夜)气盛极转衰,阳(日)气刚要萌生,是冬去春来的前兆,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气。

参考资料:人民网-冬至作为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 汉代官方例行放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扩展资料


冬至的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