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小孩讲生老病死

如题所述

“死亡”的话题,从来都是千古难题。与孩子聊死亡,更是难上加难。先别说怎么与孩子聊,首先要问父母自己有死亡的答案吗?父母只有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才能很好地解答孩子的问题。

很多人在孩童的时候,都曾被看见的“死亡事件”所困扰。孩子对死亡的观点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 害怕 。像读者李女士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忧死,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这种思绪的源头。比如在他表达后,就马上问他:“你现在想到了什么?可以告诉妈妈吗?”一般而言,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是受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情景的刺激引起的。知道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事实上,孩子对死亡的认识是随年龄而变化的。2—7岁的孩子通常不相信人会死,这是因为孩子从2岁开始获得了“物质守恒定律”,相信任何东西都会永远存在,即使看不见了,也会认定它“藏”在某个地方。你告诉他这个东西消失了,他根本不相信。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必如实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不如告诉他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上天堂了,化作星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也怕死,也会思考死亡,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死亡就是亲人的暂时离开。他实际上不是怕死,而是怕分离,怕孤单。

过了这个年龄段,抽象 思维 产生了,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人是会死的,死亡就是永远消失,人死不能复生。他们开始恐惧死亡。由于恐惧,他们会避开死亡的话题,不去想与死亡有关的事。即使想到,也是抽象思维,例如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有始有终、自然规律等,说明他们把死亡恐惧给“隔离”起来了。家长最好不要跟他们谈论死亡,如果一定要谈,应该用科学语言,尽量少带情感色彩。由于恐惧死亡,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增强体质,防止意外。这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是有益的生活方式。

到了12岁,孩子进入青春期,心灵发生蜕变,感情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开始对死亡有切身体验。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心灵的蜕变比死亡更加重要。蜕变就是死亡和重生,如同毛毛虫变成蝴蝶。这时候,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分享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反应。

一般说来,只要不是有意吓唬孩子,怎么谈死亡都是可以的。死亡虽然可怕,只要孩子感觉到父母在陪伴着他,爱他,他就不会被吓倒。当然,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落叶,了解植物、动物的死亡,让孩子明白大自然的生命循环和生生不息,人也是同样如此。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那就更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1)不美化,但也不恐吓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时候,对孩子讲死亡太可怕了。所以尽量把亲人或者孩子心爱的动物死亡的事实,进行美化一番。比如:“他去了很远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了。”“他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在夜晚陪伴着我们。”“他去了一个很美的国度,没有烦恼和忧愁,只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把死亡进行美化,这是很多家长的常见思想。可是在这个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时代,我们决不能用美化死亡的事实,让孩子对结束生命有着一种向往和憧憬。

而有的家长不同,他们喜欢恐吓孩子,让孩子觉得死亡真的太可怕了,有的甚至还会经常被噩梦缠身。

(2)坦诚的告诉孩子死亡的意义

我女儿还未满五岁,之前她对死亡并没有什么概念,就在前几天,她看我频繁刷四川木里县火灾的新闻,便开始问我:“妈妈,为什么那个阿姨要哭呢?”我告诉她:“因为那个阿姨的弟弟,为了保护家园,在救火的过程中,被无情的大火烧死了。”女儿继续问:“那他们死后,会去哪里?”我很坦诚的告诉女儿:“他们有的会葬在烈士墓,有的会葬在自己的老家。”女儿说:“那我怎么没有见到他们的骨灰呀?”我说:“因为在盒子里装着,我们要尊重他们,所以不能随便看他们的骨灰。”女儿似懂非懂的说:“这些道路两旁的人,都是来看他们的吧。”

当孩子对死亡开始好奇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给孩子灌输生老病死的概念,让孩子清楚死亡的真正含义。

(3)除了生老病死,还得给孩子灌输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

在告诉女儿,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同时,我也会有意无意间告诉孩子,有些错误的行为,也会致使我们早早丧命。比如: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专门踩井盖、走路看手机、玩火、玩电、玩刀等等。
第2个回答  2020-11-15
最近我的女儿常对我说:”妈妈,我不想长大,因为我害怕你会变老。”

每一次讲到这个话题她都含着泪水,马上就要哭出来

有一次甚至哭到半夜,哭累了才睡着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我说每个人都会变老的呀..她哭得更凶了

我想说不会的,妈妈一直陪着你好不好?

但是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谎言,可以这样骗她吗?

所以一直留意着这件事

到底怎么跟孩子谈生和死这种事?

有个妈妈的分享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她用了一个蜡笔和绘画做比喻,

让宝宝自然地接受了太婆去世这个事实。

所以跟大家分享❤️

孩子:太婆去哪里了?

妈妈:太婆去世了,去跟太公一起了。

孩子:去世了会怎么样?

妈妈:你喜欢画画,也用过蜡笔,妈妈问你,蜡笔用久了会怎样?

孩子:变短了。

妈妈:再接着用,会怎样?

孩子:没有了,画不出来了。

妈妈:那你用画笔画的画呢?

孩子:还在家里。

妈妈:那你每次看到这些用蜡笔画的画,开心吗?

孩子:开心啊。

妈妈:对哦,蜡笔完成了使命,就留下了一幅画,一段美好的记忆。

人呢就像蜡笔一样,变老之后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亲人,

但只要我们好好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就会有记忆留下来。明白吗?

这个妈妈的故事正是《寻梦环游记》的观点

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爱的人遗忘。

她对孩子的问题没有马虎应付,

也没有歪曲事实,

而是用孩子听得懂的形象比喻,

帮孩子疏导对死亡的不解和恐惧。

❤️另外向大家推荐一本儿童生命教育系列绘本:《奶奶脸上的皱纹》《The Lines on Nana' s Face》

《奶奶脸上的皱纹》讲“衰老”主题的绘本,

用祖孙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小孙子摸到一条皱纹,

奶奶就可以说出一个难忘的故事,生命的衰老竟是如此动人。

"You see, it is in theselines that I keep all my memories!"

(你知道吗,我把我所有的回忆都保存在这些皱纹里了!)

奶奶并不担心脸上的皱纹,反而非常喜欢它们。

因为鱼尾纹,是去海边野餐,笑得太厉害了:

抬头纹,是游乐园第一次约会的结果,

还有一条皱纹,是第一次见到她的孙女……

每一条皱纹,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20-11-15
昨天遇到了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吃过饭后和女儿还有老公在厅里看电视,忘记怎样引起这个话题,女儿问我人老了以后会怎么样。我当时随口说了一句:会到天堂。女儿又问我:妈妈什么是天堂?我说:那是人想像的一个地方,每个人都会死去,死去后去的那个地方就是天堂。后来女儿就玩其它玩具去了,然后在卧室里我陪她玩了拼图和掷筛子游戏,准备睡觉的时候女儿突然哭着和我说:妈妈我不想那样。我问:怎么了?她说:我不想人老了那样。我突然明白,女儿还是纠结这个问题,后来老公过来了问怎么了,我说了一下,老公试图转移了话题,我也告诉孩子不要纠结这个问题,可是我发现我们错了,孩子对于一件事的执着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有些东西她们其实是一定要弄明白,或者有了合理的解释才可以。因为虽然这会她转移了思想,可是睡觉前她还是又哭了,又问我这个问题,说她想知道。对于这样小的孩子,我真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先告诉她,人老人肯定会去天堂,想以此打消她觉得人老了死了会怎么样的想法。然后她还是哭,说她怕她老了不会说话,去不了天堂,我又告诉她,人老了都会有自己的儿女来照顾,等真的不能动了,会有儿女帮忙说要去天堂。可是她还是哭,最后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人老了又回到天上做星星,等星星慢慢地长大,又到地上变成小朋友,然后小朋友慢慢长大变成老人,又回到天上做星星,一直这样循环。可是女儿听了又问:那什么时候才有完的时候?我当时真是无语了,呵呵这孩子问题真多,后来她还问我,她什么时候能过完这样的生活。于是我没办法就详细地讲,每个人都要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还可以再上研究生博士,然后就可以参加工作,就可以挣钱,买喜欢的东西,出去旅游等等。老公在边上也告诉她,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去北京科技馆玩,可以去上工程师,可以去当主持人……话题这样慢慢引入到了她喜欢做主持人上,喜欢主持墙来了,喜欢蓝队,以后会给红队弄一个很难的墙等等,终于她安心的睡了,唉这个小家伙,真拿她没办法。
第4个回答  2020-11-15

如果是特别小的孩子可能不太理解,等他长大后在慢慢讲,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迪士尼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