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谢尔曼遭遇虎式坦克,真如《狂怒》电影里那么惨吗?

如题所述

《狂怒》是美国导演大卫•é˜¿è€¶2014年的作品,影片荣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作品第四名;第十八届好莱坞电影奖年度最佳剪辑。该片绝大部分场景,就发生在名为“狂怒”的坦克上。

这是一种M4中型坦克,绰号:谢尔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又称谢尔曼,又译雪曼或薛曼,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名将威廉•ç‰¹åº“èµ›•è°¢å°”曼。

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为二战中美国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数共计49234辆,与二战中苏联生产的T-34中型坦克的总数相差无几。

在援苏武器装备行动中,美国出车、出人又出船,尤其在二战中后期超过英国,成为武器装备援苏的主角。就连英军的武器装备中,很多也来源于美国援助。其中,美国就曾将M4“谢尔曼”中型坦克作为援苏物资。

援苏的M4中型坦克为M4A2型,A2型的生产总数共计10960辆,援苏数量达4063辆,安全运抵苏联的为3664辆,损失也不小。

苏军第5近卫坦克旅最先装备援苏M4中型坦克,他们对这种坦克评价很高。1943å¹´10月23日,该旅司令官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种坦克)“跑起来速度很快,很容易投入追击作战,战术能力强,榴弹的破坏力和穿甲弹的穿甲能力都能满足要求。其缺点是目标高大,尤其是草原作战中目标明显”。该份报告还特别将M4中型坦克与T-34中型坦克做了对比,得出“(M4中型坦克)操纵轻快、容易,长时间行军很少出故障,发动机不经保养也能长时间工作,是一种靠得住的坦克”的不错结论。

实际上,从库尔斯克会战直到攻克柏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都出现了援苏的M4中型坦克身影,在苏军大反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1944å¹´6月的夏季攻势(史称白俄罗斯战役)中,隶属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斯大林格勒近卫军”的M4中型坦克占到坦克总数的56%。

第三方面军所属的第9近卫机械化旅的季亚辛克中尉率领的M4中型坦克排创造了击毁德军4门野战炮、30辆军用车辆、击毙德军80人,而己方仅损失一辆M4“谢尔曼”坦克的赫赫战绩。

在解放东欧以及攻克柏林的战役中,每一场战斗都有几百辆“谢尔曼”坦克投入战斗。在苏军进入我国东北围剿日寇的作战中,也有约250辆M4“谢尔曼”坦克直接参加战斗。

而德国方面,为了对付苏联红军的T-34和KV-1坦克,希特勒于1942年下令研制一种新型坦克以。不久,德国装甲部队的装备序列中就出现了“虎I”式重型坦克。

坦克的性能主要反映在三方面:机动性能、装甲防护水平和火力。

首先,机动性能方面。虎式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根据具体型号不同分别是650马力和700马力,单位功率分别是12.04马力/吨和12.3马力/吨。此数字当然不能和如今主战坦克相比,而与同一时期盟军同类坦克相比,还是很优秀的。苏军装备的JS2重型坦克重46吨,发动机功率520马力,单位功率是11.30马力/吨;美军装备的M26潘星重型坦克重41.5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单位功率12.04马力/吨;而英国装备的丘吉尔重型坦克,单位功率则只有8.75马力/吨。

况且JS2重型坦克和M26潘星重型坦克正式服役都排在虎式之后。而在苏德战争前就服役的KV1、KV2重型坦克的机动性能,与虎式坦克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其次,装甲防护水平方面。虎式坦克的防护水平是十分优秀的,正面装甲厚度达102毫米,当时在普通交战距离上,没有任何一种盟国坦克能够对其构成威胁。

再次,在火力方面。“虎I”是第一种安装了88毫米火炮的坦克,可以轻松击穿盟军的任意坦克、装甲车装甲。

从以上比较来看,二战美军谢尔曼遭遇虎式坦克,还真如《狂怒》电影里那么惨。换句话说,电影《狂怒》拍得十分真实。

不过,在战场上的“虎I”虽然表现相当出色,但是其制造成本也十分高昂。要知道,“虎I”投入战场时,已经是二战中后期了,德国已经受到封锁,其铁、铜、钼、钨等战略性金属资源非常匮乏,大大制约了“虎I”的装备数量,现役数量始终没有超过700辆,总产量也仅为1346辆。

而战争期间,美国生产了49230辆性能均衡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而制造并不精良但综合性能出众的T34坦克产量更是高达53552辆。

即使是苏军的 KV 1、JS 2 重型坦克,其生产数量也远远高于“虎I”。

因此,在整个二战中,德军的坦克,凭借优良的性能,击毁盟军的坦克数量要远远多于自身的损失。

可是,纳粹德军还是被盟国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吞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在二战中,如果要说哪款盟军坦克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恐怕谢尔曼坦克是当之无愧了。而这款在战争中总产近5万,为盟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馒头”,却在一部名为《狂怒》的影片中,成为了实打实的“朗森打火机”。

那么,这些重达30多吨,武备从75炮到76炮不等的“馒头”,究竟是不是像电影中的那样,在面对虎式坦克的进击时,只能以“自杀式”战法去迎战这个庞然大物呢?



▲5个坦克兵,一辆长管的76炮谢尔曼,名为“狂怒”的它终将在荧幕上掀起一阵“抗德风暴”。





▲影片中,由“战爸”率领的“狂怒”号虽然最终击杀了这辆落单的虎式,但为此也付出了3辆坦克全毁的惨剧。而在现实中,这样的“猪突”战法本可以避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战斗发生前,“狂怒”排的配置:身为头车、排长座车的“斗牛士”号(Matador),是一辆M4-105-HVSS悬挂,使用M4A3-76炮塔的谢尔曼【车长帕克中尉,也是1排排长】。其次是“狂怒”号,一辆装备76毫米高速坦克炮的M4A3E8谢尔曼【车长为科利尔上士】。再者是“露西·苏”号(Lucy Sue),一辆装备了过时75炮的M4A2谢尔曼【车长戴维斯上士】。另外还有“老菲利斯”号(Old Phyllis)与“杀戮公司”(Murder Inc)号,前者是一辆装备76炮的M4A1(W)谢尔曼【车长彼得森上士】,后者则是同样装备了75炮的M4A4谢尔曼【车长宾考斯基上士】。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帕克中尉的“斗牛士”号遭到了德军铁拳的偷袭,一发报废,而宾考斯基上士的M4A4也在近千码的距离,被虎式的88毫米穿甲弹一发殉爆。就此,接替帕克中尉指挥第1坦克排的科利尔上士,在遭遇虎式后,手中只剩下了3辆坦克。



▲在遭到德军铁拳偷袭,座车被毁后,浑身被烈焰包裹,生无可恋的帕克中尉选择了举枪自尽。而在西欧战场上,许多盟军坦克便是毁于这些致命的“小拳拳”。



▲一份摘自虎式坦克使用手册中的技术报告。

其实在德军的报告中,德军技术部门十分详细地列出了虎式坦克与谢尔曼坦克的性能差距:红色区域为虎式坦克的“狩猎区”,而绿色则是谢尔曼坦克的“狩猎区”。在上页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虎式坦克以12点钟方向摆角度,正面迎战来袭的谢尔曼坦克(75炮)时,即便是百米,前者所发射的炮弹都无法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而能威胁到虎式的3、6、9点钟(即侧面、侧后、后部装甲位置),仍要放近至700米。超过该距离,“馒头”们一样无可奈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换成了76毫米炮的谢尔曼,在300-500米的距离内,发射常规穿甲弹药的“馒头”就能对老虎构成威胁了。

而在影片《狂怒》中,“战爸”的做法却更令人匪夷所思了:在遭遇虎式坦克袭击后,第一时间按照作战教义释放烟雾弹(这个并没有错),但随即却命令幸存的全排车辆,集中穿甲弹,打击前方的虎式坦克。结果就造成了“老菲利斯”号与“露西·苏”相继成为了猛虎的炮下美餐。



▲76毫米的M1系列坦克炮性能数据与穿深一览(见下方)。可见在射击30°的均质装甲时,在500码(即457米左右)的距离可以击穿93毫米装甲,再向前接近,76炮发射的被帽风帽穿甲弹(M62-APCBC)就足以威胁到势单力孤的虎式了。



▲从隐僻处缓缓开出的131号虎式坦克。原本,这3辆谢尔曼都在它的攻击范围之下。然而不知是这位车长被炮烟呛了眼睛还是太菜,竟然选择与高速移动的3辆谢尔曼拼机动!

不考虑到76炮所使用的HVAP(即M79高速穿甲弹),光是76毫米的M62-APCBC就足以打击虎式。除此之外,在面对虎式这样的“重型战车”时,在北非、意大利、诺曼底“交了不少学费”的美军装甲兵,也有自己的战法:75毫米炮的M4谢尔曼往往会发射白磷烟雾弹,当德军坦克兵的通风设备吸入了这些白磷烟雾后,战争末期的菜鸟车组要么会以为座车起火,四散逃命,要么是被烟雾给熏出来。倘若这招无效,那机动性较强的谢尔曼,将会快速迂回到德军坦克的侧后部位,或是想方设法地抵进射击,消灭敌军坦克。除此之外,75炮的美军坦克车长还会要求装填高爆弹,直接射击虎式。虽然无法击穿虎式坦克厚重的装甲,但对于打击它的观瞄设备、通讯器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此举可以让虎式变成瞎子、聋子,运气好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敌方坦克履带断裂,成为“瘸子”!而在狂怒中,我们除了能看见各种“魔法”的战斗之外,就是美军坦克毫无经验式的“送人头”了。



▲装备75毫米炮弹M4谢尔曼与虎I型坦克的体积、炮弹比较。事实上,将这两款坦克进行单车对比,往往是不公正的。

总之,虎式坦克作为重装营部队的“掌中宝”,在战败之际的1945年,根本不会出现“单车大战群馒”的奇怪场面。同样,狂怒中的谢尔曼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出美军装甲兵的作战教义,反而被一辆战争末期,堪称“菜鸟”的德军虎式坦克连收人头,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第2个回答  2020-01-03
在电影里,主角车队遇到老虎伏击,虎式首先打了尾车,正常做法是打头车,也就是主角车。主角命令打烟雾弹没问题分兵也没问题,关键是主角的馒头装备76mm坦克炮,可以给虎式正面开洞。就当主角运气不好,打的位置不对没有打穿,虎式也不可能连打两发馒头侧面都没击穿。假设虎式运气不好,入射角问题太大,但谢尔曼跟虎式近身是没有什么优势,因为即使虎式不能原地转向,电传动炮塔也可以跟上谢尔曼的速度。以前看过一本书上说:美军一般要用8-10辆馒头围攻一辆虎式,平均牺牲其中5辆馒头才能击毁一辆虎式。后面一辆坦克对战一群步兵也有问题,真实情况可能不超过五分钟,只要用狙击手压制坦克成员,然后再小拳拳(铁拳反坦克火箭筒)锤胸口基本就结束了。还有一件事:电影中两方机枪的子弹都是一边红一边绿闪来闪去跟星球大战一样,导演不是星战迷,而是因为德国和美国的曳光弹中化学成分不同,这个没有错误
第3个回答  2021-04-23
比这惨得多,初期的谢尔曼被虎式打出了20比1和30比1的交换,西线的盟军因此患上了虎式坦克恐慌症。但像电影中那样虎式坦克单独出击是不可能的,驾驶虎的都是德军王牌坦克车手,有很多4号坦克或豹掩护侧翼或背后,对他们而言,威胁最大的反而不是谢尔曼,危险的一半来自对地攻击机,还有如神出鬼没的反坦克歼击炮,炮身低矮不易发现,口径威力巨大,一定距离内即使正面也会被击毁。而美军也没把谢尔曼用来当作坦克对决用的,而是步兵支援战车,真遇虎还是赶紧呼叫空中支援和地面坦克歼击车
第4个回答  2020-01-04
会比电影里更惨,现实里这队馒头在一公里开外就会被喵给秒掉,馒头在远距离被虎发现后还能贴脸绕死对面,这和手撕鬼子是一个性质的。木头防88我忍了,关键是把木头打掉后连点划痕都没留下没的忍。一群党卫队精锐拿着98k和mp40往坦克身上扑不能忍,曳光弹比夜视镜还好用不能忍(抱歉偏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