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如题所述

古代人如果不参加科举,还可以通过当幕僚、卖字画、当教书先生、当医生、经商等途径谋生,就跟现在的高考一样,并不是只有一条生存的路,有时候另辟蹊径,开拓出另一片天地,或许可以得到更加完美的人生。

古代的读书人参加科举,有一部分人就怀抱有治世的雄心和抱负,没通过科举的途径,去当个幕僚也是不错的选择。幕僚大部分属于文官,负责给官员出谋划策,考试运不济,大可用这个方式曲线救国。历史上的李白、徐渭都是以幕僚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千古名声。

从影视剧也可以看出,很多读书人靠卖字画为生,这也算是发挥自己的专长了,让他们去下地干活也很为难。像明朝的唐伯虎,清朝的扬州八怪等,都是靠卖字画谋生的。除了写写画画,墓志铭、写信都属于这个业务范畴,维持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再者,可以当教书先生。古代有钱人家会让自己的孩子从小习文识字,有的送的私塾,有的直接聘请文人到家里教学。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他就是科举没考上进士,所以到林府教林黛玉学习。

 

中国医药类的书籍又种类繁多,读书人有一定的文化红底,看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事实上,有很多读书人,在考科举读书的时候,把医药类的一些书籍当做闲书来看。而放弃科举立志做一名医生最著名的还是明朝的李时珍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读书人除了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还有许多选择,比如可以去当幕僚。幕僚属于地方文官,主要辅佐他人。只要有足够的才华,能够被人赏识,出任幕僚也是常有的事情。其次可以卖字画为生,像明朝的唐伯虎一样。在苏州街头卖字画为生。类似的还有扬州八怪,或者给其他人写点,帮人写信或者写墓志铭春或写春联都可以赚钱。古时的文盲是比较多的,所以说和文化沾边的事情就需要请读书人来代劳。但也有很多自命清高的文人,不屑于从事此类工作。






或是教书先生,很多富裕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里去学习,或者直接将老师请到家中,给自家孩子或同宗族的孩子上课,这样的教书先生很多都是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来担任的。



也可能去做医生。古时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很多知识分子都希望既是救人成为医生便可以救死扶伤。中国古医书资种类繁多,但读书人有文化便容易上手,看起来不算困难所以说很多读书人在,准备科举的时候都也一并看一些医药类的书。像李时珍就是放弃了科举,立志做一名医生。



也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著书立说像是吴承恩写西游记,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等等。在勾栏附近提供剧本。实在不行也可以去做商人,明朝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商业兴盛起来很多读书人都放弃科举去做商人,就像著名的徽商经常经营文房四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儒商。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古代的读书人如果不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可以选择开私塾,做教书先生,教孩子读书。可以跟随官员做幕僚,或者成为有钱人家的门客。也可以在街头卖文求生,出售字画,给人写信。
第3个回答  2019-11-24
医生,给人看病赚钱。经商,开商铺卖东西,有路边小摊,有大商铺。卖字画,教书先生。
第4个回答  2019-11-24
成为教书先生,用自己所有的才能,传授贫苦人家的孩子,简单的学堂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