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辩论正方和反方的观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具体如下:

正文:

辩论赛愚公移山正方辩稿(愚公移山是对的):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是我国流传几千年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实现当地发展,努力移走门前大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现如今,关于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却众说纷纭,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让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愚公指的是有着持之以恒、勇于挑战的精神的一类人,应该,即为情理上必须或必然如此;则是山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与阻隔。基于对本次辩题的理解,我方给出的判断标准是,哪种行为能够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就应该被提倡。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移山产生的价值影响上分析愚公移山的重要性。首先,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被后世传承颂扬。其次,开拓进取,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的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极为重要,值得发扬的。

最后,勇于挑战,敢于尝试,直面困难的精神支撑了愚公移山的整个过程,也为当代儿女做出了良好示范。愚公移山体现的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奋斗史,其不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更对现代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从移山所体现出的发展思想以及长远目光来看。山是困难的源头,搬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搬家是逃避困难的,也非长久之计,因此,愚公应该用移山的方式来达到从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从客观条件上分析移山的必要性。《愚公移山》开篇即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见愚公的家乡十分封闭。若想实现山村发展,移山势在必行。当时当日,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且搬家并非易事,愚公所处的大环境直接导致愚公第一选择为移山而非搬家。

愚公移山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若能像愚公一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路,不可不通;山,不可不移。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辩论赛愚公移山反方辩稿(愚公移山是错的):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无限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愚公的愚就在于无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让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说子孙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掉一座山去填一个海,破坏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态,将是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其次,我们知道,问题有多种,有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法,那么我们无法选择。而有的则有多种方法,正如愚公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呢?

再次,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

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而愚公搬一家所用的时间若用来移山,可又能挑几担土呢?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最后,客观上愚公移山也不可能成功。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那是一个什么概念?粗略计算一下,两座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愚公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五千个100亿年。

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总共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当人类都把家搬到了太空,并且对地球无限缅怀的时候,愚公还在不曾毁山之一角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