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在文言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1.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2、通“得”义:

《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中”还可作虚词用:中----中字亦虚词,《易经·系辞下》:“葬之中野。”《礼记·表记》:“中心僭怛。

3、内,里面。与“外”相对 。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4、半;中途;半中腰 。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5、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6、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韩愈《祭董相公文》

7、内心 。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8、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9、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0、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方苞《狱中杂记》

11、方言∶成,行,好,可以,了得。[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12、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13、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14、不偏不倚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15、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2.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3. “其”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 其 jī 〈名〉 (1) 通“諅”。

周年 [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

——《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qí 基本词义 -------------------------------------------------------------------------------- ◎ 其 qí 〈名〉 通“期”。

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词性变化 -------------------------------------------------------------------------------- ◎ 其 qí 〈代〉 (1) (形声。

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变成“其”。

( 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

“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

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

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

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

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 其 qí 〈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

——《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

——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

——《韩非子·初见秦》 ◎ 其 qí 〈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

表选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其 qí 〈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

4. 还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还 hái

【释义】 ①仍然;仍旧:你还那么年轻|都三月份了,天气还这么冷。②更加:他比我还胖|今年夏天比去年还热。③表示超出预料:他还真有两下子|你还真有办法。④差不多,过得去:画得还可以|收成还不错。⑤尚且:我自己还不会,怎么教你?|孩子还知道爱护花草,何况大人?⑥表示加强反问语气:这还不行吗?|我不去了还不行吗?⑦再,又:还有件事跟你说|努力工作,还要注意休息。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还 <;动> huan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瞏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还,复也。――《说文》

还,返也。――《尔雅·释言》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资治通鉴》

既罢,还内。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便要还家。――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自南海还。――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还(还)hái

⒈仍旧,依然:他身体~健康。工作~是干劲冲天。

⒉更:今年比去年~好。

⒊再,又:~来一个。既要增加产量,~要提高质量。

⒋尚可,勉强过得去:这篇文章~可以。他工作得~不算慢。

⒌尚且:这些老同志干劲~这样大,我们年青人更应加油干呀!

⒍用来加强语气或〈表〉未料到的:这~了得。她~真有办法。

①〈表〉比较好:~是这个办法好。

②连词。用于问句,〈表〉选择:是去文化宫,~是去博物馆?

⒏见huán。

还(还)huán

⒈返回:~故乡。她~家了。

⒉恢复:~原。

⒊回答,对付:~礼。以眼~眼。以牙~牙。

⒋交还,归还:~地于民。借钱~钱。

还xuán 1.旋转;回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

5. “尽”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及例句

【释义】①完,完毕(动词):弹尽粮绝|苦尽甘来|取之不尽. ②死亡(动词):自尽|同归于尽. ③达到极限(动词):尽头|尽善尽美. ④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动词):尽心尽力. ⑤全,所有的(形容词):尽人皆知丨尽如人意丨尽数收回,不尽人意. ⑥统括某个范围的全部,相当于“都”(副词):留下来的尽是老弱病残|身上尽是灰. ⑦限定于某个范围内,相当于“光”、“单”(副词):干活尽偷懒|尽说好听的|尽做表面文章. 【尽】 jǐn ①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介词):尽着这块布裁. ②把某些人或事物的顺序放在最先(介词):先尽着孩子吃. ③最大限度的(副词):尽快解决|尽早拿出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