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挑唆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打仗,为何打起来后北约却不出兵?

如题所述

格鲁吉亚地处油气资源丰富的里海湾和高加索山南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独立以后,就成为北约合围俄罗斯的重要支点。北约东扩后,格鲁吉亚为了谋求加入西方阵营,在北约唆使下,借南奥塞梯独立问题,不断挑战俄罗斯。

2008年奥运开幕日,两国打了起来。这场战争,俄罗斯仅用五天就解决了战斗,又称“五日战争”。

(完成军事行动任务后的俄国士兵)

不过,一直被格鲁吉亚视为靠山的北约,整场战争都始终没有帮助格鲁吉亚。这是怎么回事呢?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原本同属前苏联下的加盟共和国,理应亲如兄弟。但格鲁吉亚似乎并不珍重这份友情。早在苏联解体时,最早宣布独立的加盟国,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就是格鲁吉亚。

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时,格鲁吉亚也是迟迟不肯加入。直到境内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的独立运动难以控制,才求助独联体仲裁,请求俄罗斯出兵维和。

格鲁吉亚面积仅6万多平方公里,面对强大的俄罗斯,原本心怀敬畏,不敢造次。但美国进入外高加索之后,对其的拉拢和支持,让它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杆。再加上1994年加入北约“合作伙伴计划”,各北约盟国不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和技术合作,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态度,便开始强硬起来。

萨卡什维利上台后,完全倒向美国,迫切要求加入北约,强烈希望收回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因此,开始挑战俄罗斯底线。

(萨卡什维利)

殊不知,在吸收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问题上,美国和欧盟各国意见并不统一。俄罗斯的战略防御底线尚不明朗。如果因为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了正面对抗,这是美国不愿意面对的。

所以,他们只是把格鲁吉亚当作试探俄罗斯的棋子,支持格鲁吉亚不断挑衅俄罗斯。

一个默许的态度,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让急于表现的萨卡什维利心领神会。他不顾奥运会开幕,在2008年8月7日22时,出动军队,向南奥塞梯首都茨欣瓦利发起了攻击。

在打垮数百人的南奥塞梯武装,占领茨欣瓦利后,萨卡什维利受到了美国的口头赞扬和承诺。格军开始信心爆棚,又向驻扎当地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起了袭击,打死打伤俄军士兵数十人。

萨卡什维利原以为,正在奥运会观看俄罗斯健儿们争金夺银的普京,无暇顾及南奥塞梯。格军只需控制南奥塞梯,使回归成为既成事实,同时有美国和北约支持,普京也没有办法。

但是,俄罗斯却在8月8日凌晨,格军对茨欣瓦利发起进攻两小时后,即成立作战指挥部。下午15时20分,俄军第58集团军已经到达茨欣瓦利,支援当地的俄维和部队。

(前进中的格鲁吉亚军队)

双方正面交锋仅两小时,格鲁吉亚军队便招架不住。萨卡什维利盼望的美军却迟迟没有出现。格军只能撤退,俄军紧追不舍。

公路上的格军坦克和装甲车,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整个城区到处是格军损毁的坦克、战车。俄罗斯的火炮打得格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

萨卡什维利的求助四处碰壁。面对残兵败将,他只能恼羞成怒地抗议和呼吁。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的轰炸机,把格鲁吉亚的军工设施炸了个遍。

几天后,国际组织出面调停,俄罗斯才宣布战争结束。同时还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偷鸡不成蚀把米,格鲁吉亚没有如愿把北约拖入战争,导致最终的惨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格鲁吉亚原来是苏联加盟的共和国,位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里海与高加索山的南部,战略位置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苏联解体之前,格鲁吉亚也曾经爆发过游行示威活动,却遭到苏联的无情打压。在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独立愿望更加强烈。当格鲁吉亚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上台执政之后,就率领格鲁吉亚与美国与北约等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并且要求加入北约等西方阵营,这一切使得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也恶化。俄罗斯就是通过在格鲁吉亚境内的少数民族武装等方式来,控制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地区和南奥塞梯地区。

格鲁吉亚面积虽然仅仅有六万多平方公里,但是面对俄罗斯实力的强大,却是心怀敬畏,不敢违抗。但是,格鲁吉亚在1994年加入北约“合作伙伴计划”,各北约盟国不断向格鲁吉亚提供各种技术合作与军事上援助。由于有了西方大佬的支持,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态度,也变为更加强硬了。由于是萨卡什维利上台后,不仅要求加入北约,强烈希望收回俄罗斯控制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一代,屡屡挑战俄罗斯的底线。

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上,美国与欧盟国家意见也是非常不统一,也只是把格鲁吉亚作为试探俄罗斯行为的一枚棋子,自然也支持格鲁吉亚不断挑衅俄罗斯。但是,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总统却急于求成,美国与北约国家默许的态度与鼓励的眼神,在2008年8月7日,就向向南奥塞梯首都茨欣瓦利一带发起进攻。

但是,格鲁吉亚也没想到俄罗斯的反应也是非常迅速,连忙派军队进入了南奥塞梯一带,并且把格鲁吉亚进队给击败。本来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总统希望获得北约的支持,可是令他失望时候,直到战争结束格鲁吉亚也没有等来援军,最后不得不以停火的方式撤出南奥塞梯一带。

之后,格鲁吉亚虽然是北约合作伙伴国,却不是北约正式成员国,自然也没有出兵援助的义务。美国与北约就是希望借助乌克兰与格鲁吉亚来牵制俄罗斯的力量。即使格鲁吉亚加入了北约组织,也不敢于俄罗斯有直接的军事武力冲突。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与北约组织都是畏惧俄罗斯的力量,因为俄罗斯拥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器,如果真的为了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有军事冲突,这一种后果也是美国与北约国家承受不起的。所以,北约也不会为了格鲁吉亚牺牲自己的利益,格鲁吉亚除了被俄罗斯揍一顿,以及北约表面上强烈谴责俄罗斯行为之外,对俄罗斯也不会有任何军事行动。

第2个回答  2020-10-17
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时,格鲁吉亚也是迟迟不肯加入。直到境内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的独立运动难以控制,才求助独联体仲裁,请求俄罗斯出兵维和。

格鲁吉亚面积仅6万多平方公里,面对强大的俄罗斯,原本心怀敬畏,不敢造次。但美国进入外高加索之后,对其的拉拢和支持,让它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杆。再加上1994年加入北约“合作伙伴计划”,各北约盟国不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和技术合作,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态度,便开始强硬起来。

萨卡什维利上台后,完全倒向美国,迫切要求加入北约,强烈希望收回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因此,开始挑战俄罗斯底线。

殊不知,在吸收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问题上,美国和欧盟各国意见并不统一。俄罗斯的战略防御底线尚不明朗。如果因为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了正面对抗,这是美国不愿意面对的。

所以,他们只是把格鲁吉亚当作试探俄罗斯的棋子,支持格鲁吉亚不断挑衅俄罗斯。

一个默许的态度,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让急于表现的萨卡什维利心领神会。他不顾奥运会开幕,在2008年8月7日22时,出动军队,向南奥塞梯首都茨欣瓦利发起了攻击。

在打垮数百人的南奥塞梯武装,占领茨欣瓦利后,萨卡什维利受到了美国的口头赞扬和承诺。格军开始信心爆棚,又向驻扎当地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起了袭击,打死打伤俄军士兵数十人。

萨卡什维利原以为,正在奥运会观看俄罗斯健儿们争金夺银的普京,无暇顾及南奥塞梯。格军只需控制南奥塞梯,使回归成为既成事实,同时有美国和北约支持,普京也没有办法。

但是,俄罗斯却在8月8日凌晨,格军对茨欣瓦利发起进攻两小时后,即成立作战指挥部。下午15时20分,俄军第58集团军已经到达茨欣瓦利,支援当地的俄维和部队。

双方正面交锋仅两小时,格鲁吉亚军队便招架不住。萨卡什维利盼望的美军却迟迟没有出现。格军只能撤退,俄军紧追不舍。

公路上的格军坦克和装甲车,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整个城区到处是格军损毁的坦克、战车。俄罗斯的火炮打得格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

萨卡什维利的求助四处碰壁。面对残兵败将,他只能恼羞成怒地抗议和呼吁。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的轰炸机,把格鲁吉亚的军工设施炸了个遍。

几天后,国际组织出面调停,俄罗斯才宣布战争结束。同时还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偷鸡不成蚀把米,格鲁吉亚没有如愿把北约拖入战争,导致最终的惨败。

说起来,格鲁吉亚对北约军事帮助的幻想,其实都是萨卡什维利的一厢情愿。当时,格鲁吉亚虽然是北约和平合作伙伴国,但并不是北约正式的成员国。师出无名,北约不可能为了一个非成员国,和俄罗斯开战。

另外,整场格鲁吉亚战争,格军的表现实在太差。和俄军接触战仅数小时就宣告失败撤退,连让北约和美国做出支援的反应时间都没有。

再看俄军,不仅出兵迅速,战斗力强,整体部署也十分老练。开战之初,黑海上的俄军战舰严阵以待,北约对格鲁吉亚的海上通道被堵死,不要说出兵,就是军用物资和武器都过不去。

再加上格鲁吉亚北靠俄罗斯,南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两个小国和俄罗斯关系正常,不会让北约战机经过。北约只能从土耳其派出空中支援,但如果那样,俄罗斯必将对土耳其境内的北约空军基地进行打击。土耳其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俄罗斯。

而且,小规模的空中支援,根本不足以改变战局。大规模开战吧,对于核弹头比肩美国的俄罗斯,北约各国实在不敢冒那个险。

格鲁吉亚对北约和俄罗斯态度的错误判断,不仅导致前苏联留下的军事工业设施损失怠尽,还把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彻底推向独立,实在是咎由自取。

对于它这样的小国,其实应该清楚,北约和美国很远,而昔日同一阵营的俄罗斯却很近。
第3个回答  2020-11-17

第4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北约出兵就意味着向俄罗斯宣战,这等于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头,谁都不想被这个责任,所以北约就不出兵,在一旁看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