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禁止中国人教汉语?

如题所述

因为美国人害怕他们害怕中国的文化入侵。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而且对来华外国人的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严格限制。例如,居住在商馆的外商不许自由出入,禁止外国人随意闲游,禁止中国人教外人汉文等—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张小川说,1833年就来华的美国社会学家卫三畏,对中国的这种封闭状态有深切体会。
关键词:汉语
采访对象: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张小川
汉语一定程度阻碍了中外交流
“卫三畏将汉字视为中国封闭的一大表现,他认为汉字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人在理智上与世界上的其他人种相分离。”张小川说,卫三畏发现中国人用字简单,音调微妙,地方性发音多歧异;而外国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既表音又表意,一旦音发生变化,意义也就模糊了,这使得外国人听懂中文中同样的一个字要花费不少的辛劳。这样一来,外国人就不喜欢通过中文这样的媒介来研究中国的书籍,中国人也不能方便地和外国人交流思想。
张小川介绍说,在卫三畏看来,汉语的表达含糊不清,缺乏既定的术语,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没有区分,这容易在翻译上造成混乱,而且单音节不能分割,给介绍外国的文字和知识造成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连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也对其他国家的人种、土地、年代的情况全然不知,也完全不懂得学习外界的道德、科学、政治观念将会带来持久的利益。
卫三畏坚信,在基督教文明和知识扩展的环境下,用拼音文字取代中国的书写文字来作为新的思想载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的迫切需要。
但是,卫三畏也清醒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同一书写文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间交往很不充分的国家里,起到一个联合纽带的作用,防止了国家的分裂。地理闭塞局限了国人对外交往张小川说,卫三畏认为,中国在地理上是闭塞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从中国本身来看,中国国内各省份、地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相互往来不多,交流不充分。
例如,山西省因东部有太行山脉而使得通向直隶的道路难行;在浙江省南部邻近江西、福建的一些山区县份,居民们被高山谷地所封闭形成孤独的种族,方言也很特殊。
“但放眼世界,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分隔开来。”尽管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普遍的理论,但在当时视角独特。北方的蒙古高原空旷而贫瘠,那里几乎是和撒哈拉沙漠一样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这样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侵略。
在卫三畏看来,中国西部的边境地区,山岭纵横,气候恶劣,既不能容纳密集人口,也不容易通过,这使得波斯和大食的军队无法深入中国内陆。中国的东面是海洋,卫三畏确信,在西方国家的近代海军出现以前,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对中国构成海面上的威胁。“卫三畏觉得中国闭塞的地理条件,使中国被天然的屏障关闭起来,在免受外敌侵犯的同时也无法和中亚、印度的人们进行商业往来。”资源丰富降低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短缺,不能自给;那么,无论地理环境多么的孤立,这个国家必然要走向开放。”张小川说,在卫三畏看来,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中国能够在孤立的地理环境下得以发展,降低了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和人们对外交往的欲望。
在《中国总论》中,卫三畏不厌其烦地列举中国各地的特产和资源,比如,直隶的境内就种植有小米、小麦、高粱、玉米和多种豆类以及梨、苹果、葡萄等果品;山西则有小米、小麦、水果、蔬菜;在浙江则有谷物、蔬菜等作为食品。
不仅如此,农作物的产量也较为可观,由于气候温和稳定,中国的十八行省当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地方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的作物,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则年年可以从低地收获两季的稻谷,而西北的黄土地带,只要雨水不缺,种植在地里的谷物每年可望有三倍的收成。
卫三畏曾断言:“(中国)国土上生产一切必需品,为住民提供给养,使他们过得舒适、欢愉,他们几乎没有必要依靠别的地区和国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因为他们排斥外来的文化,排斥中国人,总之现在的美国人,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来气,谁都想打,因为现在美国的经济正在走向衰退,未来他们就会变穷,物价上涨失业率增高。种族歧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一个的换领导人,也改变不了危机的现状,所以他们就把这一系列的问题归罪于别的国家,动不动各种制裁刁难加武力恐吓。让世界处于战争的边缘,所以他们禁止学汉语,禁止外国留学生进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7
汉语,汉族的语言,中国的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同中国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中国境外的泰语、缅甸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汉语历史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全球至少15亿使用者,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占世界人口的25%,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流通于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汉族华人社区。一般所说的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中文名
汉语/汉语
外文名
Chinese
文字系统
汉字
作官方语言
中国、新加坡(之一)
通行地区
中国、新加坡、其他汉人地区
更多
历史沿革
上古

汉字

周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尚有170余个,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朝建立后,进一步规范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
中古汉语使用于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

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第3个回答  2020-10-27
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越来越没有自信,害怕中华文明的文化入侵,所以会限制中国。
第4个回答  2020-10-27
害怕文化侵入,对自己不自信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