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二胡起源:
二胡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拥有超过一千年的传统。它起源于中国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最初被称为“嵇琴”或“奚琴”。关于嵇琴的最早文献记载出现在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中:“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而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提到:“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中也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句子,表明胡琴在唐代已广为流传。胡琴是指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二胡发展:
进入宋代,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嵇琴的制作,称之为“嵇琴”。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描述了宫宴上伶人徐衍即便在一弦断裂的情况下,仍以一根弦完成演奏,显示出其高超的技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提到“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这表明北宋时期已存在马尾制的胡琴。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和民间音乐迅速发展。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如华彦钧、刘北茂的作品,被整理并录制成唱片,推动了二胡艺术的蓬勃发展。1950年代至1960年代,张锐、张韶、王乙等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的涌现,以及闵惠芬、王国潼等新演奏家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二胡的演奏艺术。作曲家刘文金创作的《长城随想曲》等作品,不仅充分发挥了二胡的潜能,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