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1

革命英雄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有六位大将不得不说。张自忠,李宗仁,杜垏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毛主席说,他们代表着中国军队的军魂!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三皇五帝(上古)

春秋五霸(春秋战国)

秦始皇,李斯,吕不韦,赵高,蒙恬,扶苏,项羽(秦)

刘邦,刘彻,王莽,周亚夫,苏武,张骞,卫青,霍去病(西汉)

王昭君(东汉)

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刘裕,恒温(三国两晋南北朝)

杨广,宇文化及,韩擒虎,李密(隋)

李渊,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梅,李靖,尉迟恭,武则天,黄巢(唐)

石敬瑭,朱温(五代十国)

赵匡胤,岳飞,韩世忠,兀术,狄青,包拯,海瑞,完颜阿骨打,元昊,陈友谅(辽宋夏金元)

朱元璋,徐达,刘温,魏忠贤,戚继光,郑成功(明)

林则徐,鳌拜,纳兰容若(清)

我国古代史始于一百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国古代史可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末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六个时期。

(一)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l 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发明了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发明养蚕和织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玉器文化。古老的炎帝黄帝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l世纪,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和西周时期,奴隶制度得到发展。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

(二)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汉武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积极经营边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西汉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导致灭亡。

东汉前期,国力强盛,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黑暗,东汉王朝衰亡。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一些农业、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两汉时期,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我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哲学、史学有杰出成就,儒学定于一尊。佛教传入我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北方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对举荐人才,起过一定作用,后来却造成士族垄断政局的现象。北魏始行的均田制,对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屡遭战乱,江南相对稳定,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有新的发明,商业活跃。生产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注入新的内容,也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佛教、道教广泛传播,玄学一度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很大发展,石窟艺术是世界艺苑瑰宝,书法绘画创一代新风。

(四)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场帝实行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被推翻。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许多新的建树,对我国封建社会有长期影响。

隋唐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这一时期,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隋唐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书法、绘画名家辈出,音乐、舞蹈绚丽多彩,学术、宗教、教育全面发展。

(五)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但统一的趋势也在发展。北宋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同北宋和南宋对峙。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频繁,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9
  -----智短汉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她称帝以后,下令禁止人为屠杀动物。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办事。娄师德在一家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娄师德问:“天下禁止杀牲,怎么还会有肉?”厨师说:“豺狼咬死了羊,只好取肉享用。”娄师德说:“这个豺真懂事,见了我这样的大官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过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从何来,厨师回答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训斥厨师说:“智短(弱智,愚笨),豺狼不会潜水,自然不会咬死鱼,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呢?”
  这件事后来被人反映到武则天那里,她一笑置之。
  -----免打刘缅
  武则天如意年间,朝廷颁布的禁屠令很严格,并由铁面无私的御史彭先觉负责巡察东都洛阳,查处违背禁令的人。
  有一天,在东都定鼎门处,翻了一辆运草的车,正好暴露出藏在草中的两头被宰杀的羊。彭御史觉得问题严重,认为负责执法的合宫尉刘缅失职。因此,彭御史就上奏女皇说:“刘缅负责执法而没有发现这两只羊,应予以杖责。这两只羊没收,羊肉送到南衙供办公的大臣们食用。”刘缅也觉得自己失职,便穿了几条新裤子,等着去接受杖责。
  第二天,女皇在奏折中批示说:“御史彭先觉建议杖责刘缅,不必执行,将羊肉赏给刘缅吃掉,算是压惊。”
  诏令一出,满朝文武都举手称快,彭御史则有点难为情。后来有人评论说,女皇做事,往往会大快人心。
  -----张之洞妙联应“难题”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那时,江南人自认为江南地杰人灵,多山多水多秀才,有些瞧不起北方人。北方人到南方作官,江南人总会想方设法出难题作弄北方人。
  一天,张之洞到江南某城巡察。这天正值五月十三关帝庙会,看戏的人挤了一庙院。张之洞也被请到庙院看戏,他刚坐下,还未来得及喝水,会首就来跪禀:“列位大人,台上还没贴对联,请张总爷快写一副吧!贴上好开戏啊。”说着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端了上来,并把裁好折好限定字数的红纸放下,要求上下联各为十二个字。他们想给张之洞来个玩笑,令其措手不及。在场的文武官员和文人学士,个个摇头晃脑,傲气十足。张之洞料到他们会有这一手,用目光扫了他们一眼,胸有成竹地拿起笔来,一挥而就,一副妙联跃然纸上。
  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下联:“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副对联,通过歌颂关公的英雄气概,巧妙地回敬了那些盛气凌人的大小官员和文人学士。在场的人都被张之洞的才华和魄力惊呆了。个个点头称赞,再不敢小看他了。
  -----清高失礼。
  张之洞常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多不放在眼里,属下多有不满,但又都无可奈何。有一位布政使颇有点名气,但也是张之洞的下级,也不为张之洞尊重,张多次对他失礼。这位布政使对张十分不满。
  有一次,他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张之洞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这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儿旬话要告诉你。”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重要内容要说,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己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便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大人既以按规定把我送到仪门,就请你留步吧。”说完长揖施礼而去。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史所为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
  ----- 总司令朱德轶闻
  可是,当庐山会议批彭开始后,朱德“老生常谈”时,毛泽东把皮鞋伸出来,用手轻轻的搔了一下说:“隔靴搔痒”。朱德满面通红的不再发言了。面对戚本禹之流的大字报朱德说:“大字报没有一句话是真的,除了朱德两字。”历史最后证明了这位老人的断言。王洪文有次在新华门里面遇见朱德,朱德一言不发,拿拐杖点点地,再拿拐杖指指天,扭头走了。王问张春桥这是啥意思,张说:这是说你不知天高地厚。
  ----- 智斗强盗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 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着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 “再在 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 强盗又照做了。“最后, 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 !”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 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 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地跑了。
  -----总统们的故事
  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商议战后如何瓜分世界,一时各国间谍云集,各施手段。
  一天,在会谈上,罗斯福写了一个字条通过国务卿递给丘吉尔,丘吉尔看完后不动声色,淡淡地说了一句:放心,老鹰不会飞出窝。然后当场把字条烧掉了。
  斯大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会后下令要设法弄清罗斯福字条上到底写了什么,无奈这个字条只有三个人见过,克格勃费了好大的劲也毫无进展——你总不能去套美国总统或国务卿的口风吧。
  过了好几年以后,当时的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遇到赫尔时,就直接问起此事,并说斯大林对此始终念念不忘;赫尔半天才回过神来,他告诉葛罗米柯,其实你们当时要是问我,我一定会直接告诉你们的,因为罗斯福总统在字条上写的是:您的裤子拉练没有拉上。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可由不得我,是日本人炸沉了我的船.”
  邱吉尔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一次,他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我是您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咖啡里放进药.”邱吉尔听了,笑着说:”如果我是您丈夫,我一定会把这杯咖啡喝下去。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一次被偷去许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给朋友回信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罗斯福还很爱面子,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要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一位朋友问他为何不喜欢参加婚礼和葬礼,总统的儿子立刻接过话来说:“我父亲不喜欢参加婚礼和葬礼,因为在婚礼和葬礼上他既不能作新郎,又不能作死者”。
  有人去白宫拜访他,罗斯福的小女儿艾丽丝在办公室跳进跳出,不时打断他们的谈话。那人抱怨说:“总统先生,难道你连艾丽丝都管不住吗?”罗斯福无可奈何地说:“我只能在两件事中做好一件。要么,当好合众国总统;要么,管好艾丽丝。既然我已经选择了前者,对后者就无能为力了”。
第4个回答  2018-01-06
  慕容冲
  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和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变,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称济北王,因此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其后并归慕容泓,一同西进长安。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为皇太弟。385年,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宫,改元更始,之后经过一番惨烈的攻防后占领长安。慕容冲因为畏惧慕容垂的强大,不敢东回鲜卑人的故地,因而军心思变。更始二年(386年),为左将军韩延所杀,变军拥立将军段随为燕王。慕容冲后来被谥为威皇帝。

  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岳飞前妻刘氏,在战乱中抛弃婆婆和儿子改嫁韩世忠手下小校。岳飞得知后送去500贯资助她,这才另娶李氏。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宋,岳飞)

  俞伯牙弹琴遇知音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