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上升”,用“可贷资金理论”怎么解释?

我感觉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财富的增加,从而债券需求增大,那应该是利率下降的啊
我现在想知道“收入效应”对于“利率”的影响用“可贷资金理论”怎么解释,不考虑“物价水平效应”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效应”

您的结论不能说错,货币供给增加的确会导致利率下降,使用可贷资金理论解释十分清晰,货币供应增加,依照供给与需求规律,自然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导致利率变化应当分两个阶段进行考量,短期内利率下降,从长期而言则是利率上升。这也代表着两个不同理论学派,从短期来看,价格具有黏性,然而从长期来看价格是可以变化的,长期中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从长期来看价格发生变化,通胀率上升,利率上升,但短期通胀率不变。
这是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可以在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中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9
货币供给增加,会诱发通货膨胀,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国家会出来干预,提高利率,促使消费过热情况降低!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可贷资金理论中的利率因素作为经济杠杆,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宏观方面,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以及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方面,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其具体表现如下:
  (1)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为此消彼长的关系,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率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上升,收入用于消费的机会成本上升,用于储蓄的收益会上升,从而会促使消费减少储蓄增加。因而,利率变动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
  (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对投资者而言,利率反映他们融资的成本,利率上升,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因此,利率变动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从而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此外,在存在客观市场利率的情况下,利率会引导资金投向资本边际效率相对高的项目或企业,从而起到激励微观主体提高效率,有效配置资金和资源的作用。
  (3)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利率过低,过度刺激投资时,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物价上升。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4)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以求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种影响使中央银行利用利率影响信贷量和流向进而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会通过一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活动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首先,在对外贸易方面,如果上调利率将抑制投资,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边际进口倾向相应下降,反之亦然。其次,在资本国际流动方面,如果上调利率,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套利交易者投资于该国,反之亦然。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影响利率的因素除了货币供给之外,还有物价和通货膨胀预期。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是,货币供给理论上是会导致利率下降,但是货币供给也导致了其他因素的变动,如财富的重新分配,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利率的变动。
有三种情况:
1,货币供给增加,但物价水平和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不变,这会导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下降。
2,货币供给增加,短期利率下降,但随着物价水平缓慢上升,消费性支出增加,债券需求减小,长期利率上升。
3,货币供给增加,人们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债券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人们的收入增加,必然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财富在货币和债券的分配出现偏离,增加人们购买债券的需求,降低利率水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