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是什么意思?为何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

刘伯温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伯温原名刘基,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是中国历史上谋略家的代表人物,与姜子牙、诸葛亮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谋略三圣”。刘伯温是个聪明人,看着朝中形势不对,便以自己“身体患病”为由,于洪武四年(1371年),告老还乡了。朱元璋心知肚明,也就满口答应了,“准奏”。

虽然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不问世事,但是朱元璋对他一直放心不下,因为他知道刘伯温能量太大。没过几年,机会终于来了,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知道后,立刻派丞相胡惟庸去浙江青田老家看望,胡惟庸此行除了带着部分礼品外,还特别带上了朱元璋指派的御医来给刘基看病。御医开出药方,刘伯温知道药方有诈,但是他知道是朱元璋的意思,又不得不喝,这不但没有救他的命,反而直接导致了他不久便离开人世。

在此期间,他给了胡惟庸一筐鱼,让他转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着一筐鱼疑惑不解,但是不久刘伯温便去世了,又死无对证,但是朱元璋深知此中一定有深意。17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此时又面临一件大事,那就是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这时候朱元璋又起了刘伯温送的那一筐鱼,当时他记得等到胡惟庸把一筐鲜活的鱼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不几天,其中的一些大鱼已经死了,因为大鱼间内斗的很厉害,最后死的却是那些夹缝中生存的小鱼。

此时他想起了他的儿子们,这不是刘伯温在提醒自己不要把儿子们集中在一起吗?于是不久便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各地为藩王。这样不在一起,也就避免了内斗。“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他突然想到,这是刘基在提醒自己立年龄最小的为太子吗?于是他便立了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为太子。但此时的朱元璋更加感到后怕,他仿佛看到自己所有子孙像这一筐鱼一样都死掉了。此时他陷入了更加惶恐的境界...

果不其然,1644年,大明王朝灭亡的时候,农民军和清军把朱氏子孙几乎是一网杀尽...

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知,他一定更加佩服刘伯温的神奇,不仅预测了17年后,更预算到了252年后大明王朝被灭亡后的那一幕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其实刘伯温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想要让朱元璋自己去想想问题所在,因为对于立谁为储君这一方面,作为大臣不能偏向于谁,因为这样会引来天子的避讳。

刘伯温之所以要送鱼给朱元璋,是因为他在掩护一个事实,那就是老朱用了17年把心思都关注在鱼上,自然是没有太多精力来想《郁离子》的事了。


这一筐鱼究竟作何解?其实连刘伯温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刘伯温最懂朱元璋了,他不把事情琢磨明白,连觉都睡不好。

但是刘伯温不担心,因为刘伯温每次和朱元璋对话的时候,这是惯用手法。

万事不说破,你去猜。这就好比《烧饼歌》,其实都是刘伯温在朱元璋一手扣着烧饼,一手捏着屠刀时,无奈之下胡诌的内容,但是万事就怕个“联系”和“解释”。君不见《烧饼歌》,已经预测到了21世纪,还要继续“应验”新发生的世界大事。

洪武8年(1375年),民间素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世军师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誉的刘伯温喝了一碗胡惟庸送来的良药后,不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但是临死前,刘伯温心有不甘,担心自己的正版《郁离子》死后落到别人手里,自己不管怎么藏,都会被心思缜密的朱元璋给找到。所以得给朱元璋找点事情做,分分神。

可是什么事情能让朱元璋永远也想不清楚呢?那只有连刘伯温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最合适。

于是刘伯温抱着疼痛难耐的肚子,下床去钓鱼。用的是从美国买回来的鱼竿,钓了一个时辰,便钓了一大桶。于是让夫人赵四小姐赶紧做了一锅鲜美的鱼塘,给胡惟庸尝尝鲜。胡惟庸做贼心虚,不敢吃。但却看到刘伯温大口啖食,其美味无比。

胡惟庸临行,刘伯温让人把剩下的鱼装在一个筐里,让胡惟庸一定要带给朱元璋,并且嘱咐一定要用“筐”装。送完胡惟庸,刘伯温一蹬腿,去西天取经了。

刘伯温当年的一筐鱼是如何困扰朱元璋的?而17年后,正是洪武25年(1392年)。这一年的5月份,朱标死了,大明朝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朱元璋辛辛苦苦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朱标在这一年死去了。朱元璋必须要考虑“嫡位”的问题,究竟是从自己的几个儿子里面选的,还是从自己的皇太孙里面选呢?

而此刻朱元璋想起了刘伯温的那一筐鱼。当年鱼送到了,却因为拥挤而死,这个意思不就是说皇子皇孙们,都挤在京城,为了“夺嫡”最后都身死了么?

朱元璋点了点头,刘伯温就是高明,事事都想在我的前面。死了都十几年了,还在影响我。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尴尬了,因为按照解释者的逻辑,朱元璋此刻要把20几个儿子全部“就藩”。朱元璋再一次陷入了深思,既然不是这个意思,应该还有别的意思。

于是朱元璋又想起来,筐里最早死的都是喜欢争抢的大鱼,而死的最晚的是小鱼。刘伯温一定是在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他这是在暗示我要选柔弱的皇太孙啊。

第2个回答  2019-10-12

刘伯温死后,家人按照他的嘱咐,把鲤鱼放到他亲手编织的筐里,然后置于水缸中,连同《时务十八策》,一并拉到了南京。

第3个回答  2019-10-20

事实上,刘伯温在暗示篮子就好像大明王朝的江山,鱼是大明的英雄,鱼被杀死后,大明的柱子就不见了,那么江山就是空的了,皇帝也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其实最开始朱元璋收到一篮子鱼后,也不知道刘伯温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就不管他了。

刘伯温的一番良苦用心,只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朱元璋还是搞不明白刘伯温的意思,直到在刘伯温死后17年,也就是1392年,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去世了,此时此刻大明的继承人没有了。朱元璋的大臣们对朱棣非常地认同,给朱元璋出了一个非常难得难题。朱元璋立马想起了十七年前刘伯温送的一篮子鱼。


朱元璋把篮子里的鱼和他的许多儿子都联系在一起。篮子就像南京,他的许多儿子就像篮子里的鱼。他们会在一个小地方无休止地战斗,最终都死了。

 

 朱元璋想到这一点,他甚至更加快速的把所有的儿子们分离,把他们赶出了首都,以防止子孙之间的内讧,保护他的孙子朱允炆。不幸的是,尽管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他还是不明白刘伯温的真正含义。他发动了又一波对功臣的大屠杀。在他死后的几年内,朱棣高举"清君侧"的旗帜,开始了朱氏家族的内讧,而朱允炆已经不在了。最后,朱允炆的下落不明,成为一个永远的谜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关于刘伯温去世之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现代人普遍来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与朱元璋和刘伯温等大臣曾经开过一次分鱼宴,算是庆功宴。而另一个说法就是刘伯温在临死之前给了朱元璋一个告诫。


第一个说法,朱元璋从一个和尚最后闹革命打败张士诚,陈友谅,结束了元朝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个时候朱元璋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犒赏群臣的时候。想到了便做老朱,于是便召集了诸位大臣举行大宴,而能够和朱元璋坐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心腹,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功臣。这些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还有刘伯温,胡惟庸,汤和,高启。而为了表示对这些人的重视,朱元璋亲自为这些人夹了菜,分别是鱼的一个部位,这也就是当时著名的分鱼宴。


而这些吃了这条鱼的人最终的下场,胡惟庸惨遭灭门,李善长牵连被杀,徐达最终被毒死,而只有汤和得以善终。而有着神算子之称的刘伯温也没有逃掉,虽然已经告老还乡,远离权利纷争。但是后来还是被朱元璋送来加毒的汤药。所以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就是说自己已是案板上的一条鱼,然后希望能够放掉自己的子孙后代。暗中还讽刺朱元璋曾经说好的荣华富贵,现在一个个的全部都被害死。


另一个说法就是,用一筐鱼来告诉朱元璋一个道理。筐子很小却装着很大的鱼,告诉朱元璋应该变强为弱。所以17年之后朱元璋在面临选储君的难题时,选择了朱允炆。不过我感觉这个有点鬼扯。联想到有着神算子之称的刘伯温之死,送朱元璋一筐鱼的寓意可想而知。

刘伯温本来就是朱元璋给害死的,他现在送一筐鱼给朱元璋。我觉得再怎么也不可能是为了告诫朱元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