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从宏观讲

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这些物质经过1000至2000万年的生长,最终形成原生地球。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在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4

地球形成过程简述:

在距今45亿年时,这一大块氢分子云发生了异变,也就是引力坍缩。坍缩时候所有的质量集中一个中心,不停压缩旋转形成了太阳。然后剩下的一边旋转一边摊平,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盘子的原行星盘。在这期间,开始出现行星、流星体、卫星还有其他天体。我们地球刚开始只是有一千米气体、尘埃、冰粒构成的块状物,很小又脆弱。然后不停的聚集其他的物质,这些物质直径就头发丝那么大小。但是日积月累,1000万年-2000万年的缓慢但不停止的生长变大。地球逐步成形,变成了一个大块头,这个大块头上遍布岩浆,现在地球是蓝色的而那时候地球却是可怕的红色,原生地球地貌环境和地狱没有两样。

地球与月球一样也历经了陨石撞击,只不过地球地质活动比较多改造地貌速度更快,所以现在很少见那么多陨石坑。太古宙(距今26-38亿年)地球表面开始凝固,火山开始喷发产生次生大气,刚开始大气由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构成。

然后开始下雨,水汽带走了地表的热量,加速其冷却。完全冷却后,全球范围内下起了超级大暴雨,而且一下就下了上万年,雨水覆盖了大地形成了海洋顺带着带走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地球磁场于距今35亿年出现,我将在下一篇中详细讲述地球磁场的形成机制和对我们地球生命的意义。自此,地球已经形成最终轮廓,虽然后来遭受几次小行星撞击,但是总的轮廓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2个回答  2020-06-03
地球的从无到有,一共经历了七个重大阶段,它们分别是:
一、晶体粒状环层阶段
二、结晶体块群阶段
三、大结晶块区阶段
四、凝固地块阶段
五、初级旋动地块阶段
六、甩动地球阶段
七、膨胀地球阶段
这些名词很生疏,简单明了的把这七个阶段介绍一下。
在地球尚未面世之前,宇宙边缘区的一个角落,在地球即将诞生的位置上,汇聚了大量弥漫性的态状物质,它们像产床一样,对未来的星体具有造就性的力量。在缓慢的、疏松的、漂浮的过程中,这些若有若无的态状物质,一点点密集,一点点浓缩起来……直至打破了原来的物质状态,结束了原来的物质关系,地球物质从半物质的不稳定状态中,稳定的呈现出来。地球的第一个晶体粒状环层阶段,就是她动变的关键时刻。因为太阳光能的稳定投照,使得那些小如尘埃般的晶体粒活跃了起来,它们的个体虽然微乎其微,但总体的形态却十分壮观。先前的无形弥漫,现在已然汇集出了一个边界十分分明的圆环形状。第一阶段的地球,不是实体的地球,只是一个由无数晶粒组成的大圆环。
由于有了新物质成分的介入,地球进入了结晶体块群阶段。先前那些小小的晶粒,便如同吮吸到营养似的扩大膨胀起来,并且由此产生了“合并”,一个个合并到黄豆粒那么大,还很均匀地相距着空隙。原来的圆环形状,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一个大扇面儿的形状。
第三个大结晶块区阶段,更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所有黄豆大的结晶体,都滚雪球一般,越滚越稠,越滚越大……它们好像非要往一起粘黏似的,伴随着新成分的增多,最大的结晶块,已经有一座山峰那么庞然了。它们的整体布局,也由先前的扇面儿形,汇拢为长椭圆型。更可喜的是,这些大型结晶块,呈现出微弱的同步运动。
第四个凝固地块阶段是地球初步形成之际。正是由于大型结晶块之间呈现了同步运动,又导致了它们彼此间的“冲撞”。就好像没站稳,东倒西歪似的。在这个撞来撞去的过程中,“粘合”之力使得它们又粘又撞,对立又统一起来了。直至总体面积缩小,由先前的长椭圆型,粘合成一个有许多棱角的长条型物体,这个长条物体,具有震动移位的实力。
第五个初级旋动地块阶段,仿佛给长条状的地块安上了一个心脏,使得它能简单的、半圈儿半圈儿的旋动。在太阳辐照光能增强的影响下,长地块慢慢向长方形地块靠拢。它表面的那些棱棱角角,在一下一下的旋动过程中,也趋于平缓圆润了。
第六个甩动地球阶段,使地球具备了初步的球形。这阶段的地球,汲取了更多的宇宙能量。基于此,她初步的自转与公转相继出现。只不过因为这时期地球所汇集的各种能量之间,还很生疏很拥挤。初步的自转不完整,初步的公转也显得不连贯,如婴孩学步一般蹒蹒跚跚的。
地球的第七个膨胀阶段,是她诞生的标志。地球所以能膨胀,与她内部林林总总的能量有关系。所有这些汇聚到一处,成为一体的能量,因运动而释放,又因释放而运动,彼此间有如暴力的征服,在吞噬、冲撞、融合、嬗变的过程中,扩大了膨胀了整体的体积。从这一阶段始,地球的运行趋于平稳均匀,比较有规律的走上了自转兼公转的路程。
地球的形成过程,在宇宙造星运动中很普遍,又自有特点。时间关系,我给你描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
第3个回答  2020-05-30
大约在50亿年前,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云物质。它们因自身引力作用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旋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碎片”。其中,形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
太阳星云
。太阳星云中含有不易挥发的固体
尘粒
。这些尘粒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并开始吸附周围一些较小的尘粒,从而使体积日益增大,逐渐形成了
地球星
胚。地球星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着,并且不断地壮大自己。于是,
原始地球
就形成了。原始地球经过不断的运动与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大气与海洋的形成
原始地球形成之后,地表温度慢慢升高。因此,地球从表面开始变暖。这个时期的地球,越靠外侧温度越高。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表面物质开始熔化。这些熔融物质类似
火山岩浆
,覆盖在地球表面。随着岩浆覆盖面积增大,其中的
挥发性物质
逸出,形成
原始大气
。这种大气以水和
碳酸气
为主要成分,气压是现在的100
多倍。后来,大气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水,降到地面形成了
原始海洋

地核
的形成
地球的地核是铁集聚于地心形成的。刚刚诞生的地球与多个小行星互相碰撞,释放的能量使
地球变暖
。温度升高后,岩石变软,铁马上沉积到地心。铁释放出来的重力能又进一步使地球变暖。据推测,这个原始地核全部是熔化了的铁形成的液体。在地核里,铁的熔点越往中心去越高。随着对流运动的冷却,地核中心部位的温度将降到比铁的熔点还低,最后在中心部位析出固态铁,形成内核。
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年龄被认为是46
亿年左右。
太阳系行星
也都是这个年龄。另外,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38亿年前的,这些测定有赖于岩石中微量铀、铷、钾等元素的放射性。铀、铷、钾等
放射元素
具有10
亿年以上的半衰期,为测定地球的年龄提供了线索。
元素裂变
与年代测定
存在于太阳系的元素同位素中绝大部分是稳定的元素,在整个太阳系的历史里,其存在量不变。但是,一部分叫作
放射性元素
的元素不稳定,它们以一定速度裂变成别的元素。因为这种放射性裂变是热反应,所以成为包括地球的各种行星内部的热源。另外,由于元素的裂变速度不受周围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是一定的,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岩石的年代。
第4个回答  2020-05-24
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大致形成于46亿年前。最开始地球只是一块岩石,它以微弱的引力不断地吸引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质量渐渐变大。随着地球的质量越来越大,在星体的引力均衡作用下,它就成了一个球体。

  地球在吸引尘埃碎石的过程中,慢慢清理了其轨道上的其他天体,经受的小行星撞击次数也越来越少。于是地球的温度开始下降,表面的岩层开始形成,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也开始冷凝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原始的海洋开始形成,我们的地球也随之形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