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

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乡土中国”一词,最初是以费孝通著作的书名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逐渐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形成独特影响力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讨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巨变时,都以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为参照,以“半熟人社会”“弱熟人社会”“无主体熟人社会”作为描述文本。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

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乡土社会的特征之一:从基层来看,中国社会是地乡土性的。
乡土社会的特征之二: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的特征之三:中国的乡土社会是有机的团结,是礼俗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