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处事 巧隐锋芒讲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智慧人生】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我们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科技对我们国家建设来说,对发展生产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却很难表现出什么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电脑、宇宙飞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别,是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我姑且称这些东西为“硬件”。硬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称之为“软件”,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经营、管理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于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去。最近听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一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季羡林《谈国学》

【精品解读】在人们眼中,季先生是个纯粹做学术的人,为了真理说话做事从来不怕得罪别人,更不怕“秋后算帐”。读他的《牛棚杂忆》你会感到他是一个人品正直,绝不阿谀逢迎的了学者。很多人写历史失之偏颇,而他总是公平客观的,不把假话留给读者。

社会风气的浮躁,让人们也变得很功利,如季老这样潜心做学问的人太少了。然而,社会上最需要具有他这样品质的人。

本来方形与圆形属于几何学范畴,是指事物的形体、性状。

而把它喻为为人处世,其含义就深了。《管子?形势解》说:“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

比如“内方”是指做人的棱角。“方”乃做人之本,也是做人的道德和原则。“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质朴守信”、“谦逊勤勉”、“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宽容大度”的方正人品是一个人立世和成功之根本。就如写在方块中“人”,要想写均匀它,必须得撑满方格才行。

所谓“外圆”是指与人相处的圆润和机巧。“圆”乃处世之道,是指与人相处的灵活性。我们在做事情和与他人相处当中,要讲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艺术性。要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善于与人相处、合作。

一味求“方”,为人势必显出古板;无棱无角,为人势必过于圆滑。

做人不可丧失原则,无德、失德、缺德之人,即内圆过分之人,则为社会所不齿,被他人所唾弃。这种人究是无有好下场的,清朝和坤便是一个典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无德、失德、缺德之人更是嗤之以鼻、弃而远之的。

有方正道德的人在与他人相处当中,却要懂“外圆”,讲灵活性、策略性、艺术性。否则会处处树敌,事事碰壁,步步荆棘。

与人相处的“外圆”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外圆”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相融。“外圆”可以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的发生。“外圆”可以使你的意见比较容易得到采纳。“外圆”能够获得他人的包容、理解和支持。“外圆”能够有效减少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必要的麻烦。

外圆的人往往内心世界底蕴极深,对外却不露锋芒。或锐气、才干,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说话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入世指南】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都有一番辉煌的事业。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毕竟太少了。而通过修身践行,积善成德,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每个平凡人是可以做得到的。古人说:“人皆可为尧舜”。而季先生期望,每一个人,对世界,对国家和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为人,应当主动修身养德;处事,应当懂得灵活变通。方正之人要学会温和机敏地与人相处。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方圆结合,方圆有度,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人生就是这样,就像《红楼梦》里那句话一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之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方,有规有矩;做人要圆,温文儒雅,而不是圆滑。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是处世之道。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为之。而圆是没有角的,因此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

无方,世界便无秩序,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只有方圆相济,当圆则圆,当方则方,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因此,方圆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度,就是一门兼顾情理的艺术。方与圆要各守疆界,才能恰到好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度。

是否做一个圆滑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诚实、宽容、坦率、正直、敦厚的人,就能在这个到处充满陷阱、谎言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灵活做事、事事做好、考虑周全、圆满,甚至顾及到方方面面呢?这涉及我们内心世界对方圆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辩证关系的理解方式,非一语能说透彻也。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求末舍本,一味忽视“方”,一味去求“圆”,把自己圆滑成泥鳅一样,让人之内涵溜之大吉。

与人们巧隐锋芒的初衷,背道而驰。

◆做人需方俗话说:“字如其人”。中国人做人应该像中国字那样,方方正正。

人各不同,做人的准则也有差异。做君子难,做小人容易。

中华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做人应该保留美好品质。

那些为了某种利益,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阳奉阴违之人;脱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人们长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做人难!做个正直的坚持原则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然也,没那么难,只要违心的事不做,违法的事不干,以善心待人,有什么可难呢?

芸芸众生,人各有别,别人爱这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做好自己!

头顶广袤蓝天,脚踏殷实大地,做一个方方正正的人。

◆做事可圆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揭示战争密码的书,但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需要你自己去总结和领悟。

你可以根据人和情况来做事,如果你的上司重做人,那你还是多做人,少做事,以免出错。反之,你要多做事,少说话,少议论。有时候,方式比内容更重要,不要总让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

如果你不讲仁义,没有诚信,那么你肯定没法混下去。因为在社会上做事不是打麻将,如果你顶住上家,拆开下家,挤死对家,那么你的仕途永远不会平坦。上司骂你的直属领导,建议你有多远躲多远,以免被捎上。但领导骂你的下属,你要站出来抗,不但下属对你感恩戴德,领导也会很欣赏你。

在生活上,你要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但工作中,一定要记住慈不带兵。你要学会用规矩,就像战场上用鼓金指挥进退一样。如果你不列出规矩,是你的责任。不执行规矩,是下属的责任。

很多外国人都在研究孙子兵法,希望能从中得到竞争制胜的办法,希望国人切莫对此一无所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