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完纳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鹅》有何感受?

如题所述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带有惊悚色彩的悲情故事,著名的舞曲《天鹅湖》要重排,纽约剧团急需一位能够驾驭黑天鹅和白天鹅的领舞。女主角Nina从小学习舞蹈,技艺高超,表演起纯洁的白天鹅时美的动人心魄,但在面对黑天鹅这一角色时总是难以全情投入,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总监的暗示,Nina慢慢的领悟出了黑天鹅的性感与魅惑,但与此同时,她的心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凭借着《黑天鹅》拿下了奥斯卡影后,全片中敏感又略显分裂的表现十分惊艳,前半段的唯唯诺诺更是让后半段的自信显得更加耀眼,电影结尾时的交响乐更是将整体的氛围烘托到高峰。如果说你对人格分裂的题材或略显黑暗的故事十分着迷,那么或许这部充满艺术造诣的《黑天鹅》可以打动你的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8

看完这部作品,我觉得《黑天鹅》里的“黑天鹅”并不是邪恶力量的代表,“黑天鹅”其实是暗喻了Nina摆脱母亲,摆脱原生家庭,终于冲破桎梏,形成自己健全人格的过程。对比封闭保守、自欺欺人、唯美浪漫,Nina母亲为Nina营造的虚构小世界。我们这个不完美的,野性难驯的、欲望横流的狩猎场才是Nina不得不亲自面对的大世界。

第2个回答  2019-03-18
非常棒的一部电影,但是我个人更希望将这部电影看做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那个小萝莉的续集故事。在经历了和里昂的那段故事之后,她用被里昂的生命换回的自己的命和那盆盆栽来到孤儿院,后来,她被一个单身女人收养,并让她去学习芭蕾舞,渐渐的周围的环境将她变成了一个乖乖女,但是内心深处,并不平静,由此发生了之后的电影中所讲的一系列的事情。这似乎能够解释,在电影最后,跳黑天鹅的她在那个瞬间彻底黑化的情节,因为她的心的确曾经陷入过无边的黑暗。导演在宣传电影时说:“这片子的灵感来源于波兰斯基在1965年的黑白电影《冷血惊魂》。”了解过电影史的人可能会知道,这电影和冷血惊魂的戏剧冲突点几乎一样,只是换了故事发生的人物身份。因此,我才非常希望可以把这部电影和《这个杀手不太冷》联系起来,不然这电影也就充其量算是个高级的仿制品而已,没什么新意。借助吕克贝松的这部来想象一下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别有一番风味。和芭蕾舞剧有关的桥段是片中拍得最美的部分,不论是舞台上还是舞台下,和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乐搭配起来,结合的还是非常棒的。艺术永远是非常打动人的,尤其是关于人心的艺术,黑白天鹅的强烈冲突和对立,其实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戏剧冲突,这种题材值得再次被挖掘。
第3个回答  2019-03-18
开始有点看不下去,完全是为了看娜塔莉波特曼才继续的,直到电影四分之三后才渐入佳境,到娜塔莉跳黑天鹅那段,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没下去过,一直到她跳完。电影整个前大半都是铺垫,最后才发现这些铺垫就是一个走向弹射器的平缓慢上坡,结尾时把你“duang”一下弹飞老高,在你落地前,刚感悟了一部分的时候电影结束,让你在出字幕的时候再感悟一会,最后在心里默念“经典”。这样的好电影,不同于开始就激动或者闹心直到结局的类型,不是一个圈扣一个圈的类型,而是那种从一个点起笔,一圈一圈往外画,到最后画出圈外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圈是什么样的那种。是你看到最后才能顿悟,最终感叹经典的那种。
第4个回答  2019-03-18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一部以芭蕾舞为背景的精神分裂类悬疑电影。事实上,精神分裂的题材一直是很多导演不愿意去触碰的一个题材,因为它对于剧本的逻辑性和情节安排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对于观众来说,一系列的悬念也会让电影变得晦涩难懂。而这部电影却利用“快速解谜”的悬念设计和画面客观化的呈现方式,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快速进入并理解剧情。影片凭借着剧本和剧情设置的精心安排,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而获得了多个奥斯卡奖的提名,不得不感叹导演设计和安排的巧妙。而娜塔莉波特曼更是凭借影片中精神分裂状态下“黑”“白”两种天鹅的演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