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学校代码

如题所述

重庆邮电大学代码是1061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重庆邮电大学简称“重邮”,坐落于直辖市——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四所邮电高校之一,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历史

重庆电信学校

1950年3月,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

1951年1月,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改建为西南邮电分校。

1953年3月,西南邮电分校分建重庆邮电学校。

1955年5月,重庆邮电学校更名为重庆电信学校。

重庆邮电学院

1959年3月,重庆电信学校升格为重庆邮电学院。

1962年,四川邮电学校(大学班)并入重庆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中专班)并入四川邮电学校。

1970年4月,重庆邮电学院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

1973年7月,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仍担任着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期间中国工程院院长邬贺铨院士在所学习、工作。

1979年5月,教育部同意电信总局529厂恢复为重庆邮电学院,恢复重庆邮电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招生、教学。

1990年,研究生招生改革,重庆邮电学院第一次通过新的招生培养方式招生。

2000年,学校由原信息产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

重庆邮电大学

2006年初,重庆邮电学院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3月,重庆邮电大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共建协议。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1年10月,重庆邮电大学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7月,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月重庆邮电大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5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该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特支计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江学者、百人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重庆市教学团队22支。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开设有6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3个一级学科被批准为重庆市一流学科,14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被信息产业部或重庆市批准为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重庆市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重庆市特色专业(11个):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一流学科(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戏剧与影视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理论物理、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科研

截至2016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动员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6个,重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平台2个。

重庆邮电大学在通信网及测试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工业以太网(EPA)与传感器网络、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专用芯片设计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 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中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的关键设备,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0余项,承担省部级项目近20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了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26项,授权专利近150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00余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开展大类培养,实施“IT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外语+专业”中加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及“1+2+1”、“2+2”、“4+1”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带薪实习等项目,组建了“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微软重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