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的酒文化

如题所述

“万丈红尘一壶酒,千秋事业一杯茶”。说得真好,当今酒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餐。自从杜康发明酒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也便从来离不开酒了,那个“杯酒释兵权”、那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个“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有那桩那件离开了酒呢?

如今,酒成为我们交际人的手段,朋友们三三二二坐下来吃个饭聊了天,联系联系或加深加深感情,光吃饭光吃菜用不多久就会完了,也顾不得深入聊天。有了酒可慢慢品,那种敬酒本身便能化解矛盾,促进感情的加深。

还有酒对智者来说也能舒缓痛苦,许多痛苦之亊一时想不开,缓和一下冷静后也会平复如初。朋友在加以劝解劝解,聪明人大多都会好转,当然不排除有人借酒消愁之举。

但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敝,喝酒当然也不例外。有的人不是借喝酒来交友,那是搞腐败,败坏了党风与社会风气,有的人是借酒来腐蚀领导干部,向政府要好处,向国家要金钱。有的人借酒发疯,岀口骂人。有的人以酒为命大醉三六九,小醉二四六。正事没有拉帮结派,败坏党风。

更有甚者,滥喝大喝许多人命丧黄泉。因此要正确对待喝,领导干部车辆驾驶员在工作中不允喝酒,一般平民多谈心多交流少饮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酒在社会生活中如同添加剂,增添了氛围,结交了朋友

生活中,酒能增进感情,更能吐纳百川
也许这时候有人会说,中国的酒如何是一种文化,到底文化在哪里?到底是酒的文化,还是喝酒的文化?在我们看电影中,对于西方人来说,酒是一种儒雅的社交文化。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酒只是添加剂,喝酒才是文化。在老外那种一见如故甚至一见钟情的时候,似乎喝酒只是一种品味甚至一种社交文化。而中国人不喝酒的时候,一副儒雅甚至含蓄的无话可说,趣味淡淡,谈锋平平,连笑容也是一丝丝的牵强。然而,那感情深一口闷的酒过三巡,那三巡之酒,血脉阵阵推波助澜,严防死守的心扉完全敞开,想说就说,再也不像喝酒之前,要把一句话的语法修辞逻辑都想明白了才姗姗开口。总之,酒宴上,千言万语,无非归结一个字“喝”!
在酒宴上,一种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

其实,酒的社交功能并不是老外独有,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历史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8
相对于中国的酒文化
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显得高大上
是“假象”
亦是“真相”
国的酒文化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流觞曲水”。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自古酒文化一点都不low,反而觉得很雅致。
第3个回答  2019-05-30

中国酒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