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鸟类自然保护区?

如题所述

邢诒前,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名人山村人。1979年,他走出家乡去香港发展,1993年,他的事业进入巅峰,邢诒前拥有了亿万资产。当邢诒前满怀激情,伴着美丽的梦想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名人山村时,记忆中的青山碧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一幕让邢诒前十分难过。他决定在名人山村外白鹭湖畔那片荒地上重新移树造山,恢复名人山的旧貌。1997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完全由私人投资创建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

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别于其他保护区。创建10多年来,放生护鸟,拯救树木,成立专业保护生态队伍,提高群众环保意识。邢诒前投身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帮助乡亲,先后捐资就达700多万元。他又于2004年倾注精力、财力创建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海南省政府授予他“爱琼赤子”称号,文昌市政府授予他“造福桑梓”荣誉。

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到32,800亩,自然林、古树、珍稀林木保护完好;草类、花卉、水生原体、其他植皮、热带生物连片;土壤、水得到优化;候鸟大群回归,繁殖嬉戏飞舞,构成巨幅奇特景观。保护区享有“荔枝之乡”、“水果之乡”的美称。

邢诒前,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的名人山村。名人山村其实没有山,这里之所以叫山,是因为这儿的亚热带植物十分茂盛,郁郁葱葱,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1979年,24岁的邢诒前怀着对生活的无限憧憬,踌躇满志地离开家乡到香港发展。他从零工做起,5年之后,他在海南等地开办三家自己的服装厂。1991年,他开始涉足海南的房地产业。1993年,邢诒前开发的两座高层大厦市场价突破了一亿元。短短几年,邢诒前成了亿万富翁。然而,邢诒前的一个选择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993年,邢诒前满怀激情带着几千万元来老家文昌投资房地产,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名人山村时,记忆中的青山碧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已不见了往日的生机——原本波光粼粼的白鹭湖已经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堆积如山的树林不见了,那些成群的鸟儿也不知去向。这一幕让邢诒前十分难过,他不止一次站在荒草丛中皱眉头,为了小鸟有个美丽的家园,为了挽回心灵深处的那一片绿色,他脑子中出现了一个想法:搞一个鸟类保护区,把这个乐园建设成为融自然保护区、高级旅游度假区、园林商住区等为一体的大型乡村乐园。打定主意后,邢诒前便向政府申请白鹭湖边的荒岛,决定在名人山村外白鹭湖畔那片荒地上重新移树造山,恢复名人山的旧貌。于是他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造山计划。

1995年,邢诒前出资420万港元,注册成立了“海南怡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1997年,海南省文昌市政府正式批准邢诒前的申报,在名人山又划出一块3万多亩的区域,让邢诒前来开发名人山鸟类自然生态保护区。这样的私人保护区,在全国来讲是第一家。

邢诒前把从房地产市场赚到的钱转手投向没有任何产出的鸟类保护区建设。他建立了一支“绿化队伍”,专门负责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把濒临砍伐的树木移栽到白鹭湖边。此外,他还承包水库,放养鱼苗,吸引鸟儿前去捕食;他还成立了专职护鸟队,昼夜巡逻。邢诒前认为,树就是鸟儿的家,没了树,鸟儿也不会回来。可由于当地贫穷,村民们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经常需要砍树卖钱,面对矛盾,老邢决定掏钱买树。于是,邢诒前听到哪里要砍树,他就赶去,掏钱买下。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要想用树换钱,找邢诒前就可以了。

在当时,人们的思想很传统,像打鸟、抓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原生树木,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大脑里面没有任何的保护意识。邢诒前认为,当前要做的是把人的思想观念如何改变过来,从人和自然和谐的这个角度,把保护的理念在短期内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去。为了让村民们接受环保理念,支持自己的环保行为,邢诒前做了很多努力。他帮村里建起水塔,拉上自来水管,让村民们喝上自来水。为避免村民砍伐树木烧柴,他给村民们送来煤气炉、热水器。有时村里人遇到生活困难,他也慷慨相助。时间久了,远近的百姓都知道了他保林护鸟的事情,也对他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

邢诒前认为有了树,还要有声声不息的悦耳鸟鸣,这才是真正的名人山,他对鸟儿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不管他在哪里,也不管手头的事情多重要,一见到路边有贩卖野鸟的,他总会停下来,将鸟买下,带回山庄精心呵护,等伤好后再放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名人山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绿色。更让邢诒前振奋的是,白鹭们又回来了,先是十多只,后是几十只,最后是上万只,那壮丽的景观,令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驻足。接着其他种类的鸟也被吸引来了,白鹭湖又重新成为鸟的乐园。

邢诒前在村民当中进行的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也有了效果,附近的村民有了爱鸟意识,不但不打鸟,同时还抵御外面来打鸟的人。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理解和支持邢诒前的做法,而且也和他一样,成了环保卫士。邢诒前的做法,不仅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有一年,邢诒前在路边买回一只受伤的猴面鹰。带回家后,他给猴面鹰敷药、喂食,细心照顾。两个多月后,猴面鹰的伤好了,邢诒前便把它放回了林子里。又过了一段时间,几个小学生放学后路过那片林时,发现草丛里露出了5只嗷嗷待哺的小猴面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好奇的孩子们都来看。很快,这片林子里就踩出了一条路。直到小猴面鹰会飞了,竟没有一个孩子把它们据为己有。在名人山3万多亩土地上,春夏秋冬,总有一支朴实而又略显零散的护鸟队穿行于旷野间、丛林中。他们热情地向村民宣传爱鸟护鸟、保护生态家园的意义。

2002年底,邢诒前用完了所有的存款和现金,生活来源只能靠保护区内3万多株荔枝树的收入和朋友们的接济。

2003年,他回到香港,想方设法凑了70万港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他妻子的私房钱。返回海口后,邢诒前听说某个地方有很好的树可能被砍伐,便立刻赶到那里。结果,他不但买了树,更花钱修了路,给村里拉了电线。

2003年12月1日晚,海南欢乐节文昌市分会场所在地“名人山庄”的白鹭湖畔,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在邢诒前上台致辞时,树林里突然飞出上万只白鹭,它们欢叫着飞越会场上空。

2005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颁予他国家环保最高奖“中华环境奖”。时任海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周文彰来到了名人山说,政府对邢诒前创建保护区的行为非常支持,并尽量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他优惠和照顾。当天,周文彰参观完现场后,对当地政府部门领导说:“我们不能让邢先生倒下去,我们不能让保护区垮掉,如果让邢先生倒下去了,保护区垮掉了,那么将是文昌的耻辱,也是海南的耻辱!”周文彰主持召开该片区联席会议,拉开了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名人山乡村森林公园和白鹭湖连片文明生态村的序幕。

现在,名人山鸟类自然生态保护区占地3万亩,各种各样的亚热带植物数百种。在保护区走走看看,放眼望去,遮天蔽日,葱茏无限。保护区内有十八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的乡村小路两旁,邢诒前全种上了树,这样不仅可使鸟儿多一个做窝的地方,平日还可供村民们乘凉,又可抵御台风。每年四月至九月,有毛鸡、八哥、鹧鸪、斑鸠、牛背鹭等几十种野鸟在乡村森林成群筑巢繁衍;9月至翌年4月,白鹭、苍鹤、白鹤等候鸟成群结队,盘旋飞舞。10年间,在名人山的鸟类已达到上百种。

名人山的大椰子树2005年,他的事迹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后,海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为名人山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区建设规划就开始了设计,这份已出炉的设计方案建设,总投资为1,628.5万元,最终的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将示范区的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38.7%提高到45%,建成大型开放式乡村森林公园、鸟的天堂,为海南乃至全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整个规划共32,800亩,涉及22个自然村、44个经济社、千多户人家。项目以保护与优化生态环境为主旨,围绕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通过以点带面的模式拉动周边走绿色小康之路。

规划功能区划分为鸟类栖息、繁殖区,鸟类觅食区,展览、培训、教育综合区,村民居住区,生态农业观光及农田超市区,农家乐区,热带水果及经济作物观赏区,热带花卉种植区9大项目。建设的内容包括了大门、道路、生态景观林营造,文明生态村,修筑荷花湖,组建护林、护鸟走廊和综合服务大楼等。

邢诒前总是说,他爱绿色,爱白鹭湖,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美丽的白鹭湖,完整地留给后代,对他来说,这就是人生最圆满的结果。为了这个目标,他将一直奋斗下去。

“财富是社会责任,负责任地花钱,是拥有财富的人的责任。我花掉了所有的钱,有些招人耻笑,有些被人赞颂,这让我知道了拥有财富和支配财富的意义。”“我更关心目前别人对我的评价。对我的评价,决定着我的保护区的前途,也反映了社会环保意识。社会对我的评价与我的事业是分不开的,对我的评价,就是对我的事业的评价。”“作为一名商人,我偏离了商人的轨道,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是仰望天空中那千万双用真诚和拼搏换来的美丽翅膀,使我能够坦然地面对事业和生活中的种种失落和困境。”“我不怕上有老下有小,有时穷得身无分文,我最怕不能及时发放员工工资,不能及时地掏出钱来避免让又一棵大树倒在电锯下。”“我不怕没有小汽车,没有积蓄,最怕有人报告这里打鸟,那里电鱼,东家要修房子,西家孩子急需学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