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和远视(老花)

我想知道少年近视 长大后出现老花,会互相抵消吗?

我老爸说不会 但我学物理是近视是晶状体扁了,老花会肿大,这样不就互相抵消了吗?

知道的说下
谢谢
补充下

最后说下如何配眼镜之类的
眼镜是近视镜和老花镜混合吗?

就是说假如我少年近视300度,以后老花300度,是否不用带眼镜?

不少人认为近视眼的人不老花。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近视眼的人与其他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眼睛里,也要发生一系列的衰老退化的现象。首先是晶体的核逐渐加大并变硬,晶体的弹性越来越小,其次是睫状肌的肌力逐渐变弱,因而发生了在看近处目标时,缺乏必要的调节力,出现读书写字困难的现象,这就是老视,俗称老花眼。

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的表现又与一般正视眼的人不同,因而所需要的眼镜度数也不一样。一般正视眼的人40岁以后开始老花,到45岁时大约老花+1.00—+1.50D左右,50岁时老花+2.00D,55岁、60岁和70岁的人则分别为+2.50D、+3.00DS和+4.00D左右的老花,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就要根据他们原有的近视度,以及他们的具体年龄等情况而定。

比如一位近视-3.00D的人,不论他到了多大年龄,只要他的近视度不变,那么,他看远处就一直戴着他原来度数的近视镜。但随着年龄增加,40岁以后,他在阅读写字或做近距离细微工作时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他到了50岁,眼睛也发生了+2.00的老花。那么,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数就应该是-1.00((-3.00D)+(+2.00)=-1.00D),即近视-1.00D。同理,他到了60和70岁时,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就应分别为零度(本光)和+1.00D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戴着原来近视眼镜的老年人,在看书写字时,往往需要把近视眼镜摘掉。还有的人即使摘掉眼镜,看近处仍然不合适,还需要把目标移近或放远些。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在近视眼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老花所引起的。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即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看近所戴的眼镜度数,应该是他原有近视度数与该年龄应有老花度数的代数和了,而二者抵消后的度数,就是他看近所应戴的眼镜度数。但是,在我们为近视者配老花镜时并不能就这么简单了事。而还必须考虑到个人戴镜者的个人体质、营养、工作环境、职业要求及个人习惯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再经过充分地试戴后再最后具体定度配镜,这样才能为近视者配一副合适的老花眼镜。

这是我博客文章地址:http://hi.baidu.com/%D1%E9%B9%E2%D3%EB%C5%E4%BE%B5/blog/category/%D1%DB%BE%B5%CF%FB%B7%D1%D0%EB%D6%AA/index/2

不知回答是否满意、有事随时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7
楼上的太厉害了,我说的简单点吧。像你说的近视是一种物理性的,眼球拉长,无法再视角膜上成真实的象,所以看东西模糊;而老花吗,这么说吧是一种生理现象,比方说细胞老化啊,这就是生理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都逃不离这一关,不过如果年轻时是近视的话,老了花的程度和时间啊都会轻一些,如果是高度近视可能晚年只是轻度近视了,并不代表不花只是轻度近视对他们已经意味着老花了。不知道这么说你懂不懂。哈哈
近视是近视镜,是看远的东西用的,是凹透镜,而老花是专门看近的东西,是凸透镜。连个可不能混啊,不过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种新型的高端眼镜,渐进镜片,他的原理就是上半部分看远,下半部分看近。希望对你有用
第2个回答  2010-05-12
听讲是年轻时近视,到老来就不会老花。
建议用好眼力眼罩来治疗近视。
好眼力眼罩是来自台湾工业研究院,耗资1亿2千万的最新科研成果,高抗菌性的纳米远红外高科产品,能够持久耐用,经水洗150次后,仍然保持不变。眼罩在接触到表皮体温34℃,即启动负离子,每立方公分释放1426个负氧离子。比市场产品强60倍,所以配戴眼罩10 – 15分视力提升0.1 – 0.5。
第3个回答  2010-05-10
近视是指平行光线(看远方)进入眼睛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这就是近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看远方)进入眼睛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这就是远视。
近视的主要成因有两种:
1、睫状肌痉挛,导致晶状体屈光过强,为假性近视。
2、假性近视时间长后,眼球轴距变长(眼睛凸出),形成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临时性的,不及时治疗将变成真性近视,所以讨论真性近视更有意义(另外还有少数先天近视的,成因各异,情况复杂,且数量少,也可不作讨论)
那还是要戴的
引起远视的原因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二是角膜、晶状体的弯曲度变小。多为先天因素。三是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
但造成远视的主要原因——眼轴距过短,与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两种情况不会共存,因此不必讨论。而造成远视的其他种情况由于发生的几率小,估计也不是贴主所想讨论的,不是主要矛盾所在嘛。
所以我估计贴主所指的“远视”大概是“老花”。
但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其实老花并不是远视。
老花在表现上跟远视相似,看近物看不清,但两者成因是不一样的。老花主要是因为人年纪大了之后,眼球睫状肌收缩力下降水晶体硬化,导致调节能力减弱,焦点逐渐后移而产生的。
所以可见,在近视的基础上,患上老花,看近物的时候,近点(眼睛能看见最近物体的那一个点)相对与近视有所后移,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抵消。
但是在看远物时,晶状体基本没有调节作用,眼轴还是很长,所以远物依然看不清,仍表现为近视。
简单结论如下:
近视后老花,在看近物,二者会有一定程度抵消,但看远物,仍为近视。
(如果是先天性远视+后天获得性近视,又要再分析一下了。)
如何选配眼镜

眼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市场上的眼镜的质量仍有不尽人意的问题,因此消费者应如何选购到有保证的眼镜呢?有关专家介绍:

--到眼镜店配镜时应注意该店的焦度计、验光镜片组等基本的计量器具是否经国家法定的计量机构鉴定合格,同时了解该店的从业人员是否持有验光、配镜资格证书。

--在配镜前应先验光,切忌不经验光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估计确定配镜处方,电脑验光测出的度数往往高于检影验光的度数,所以电脑验光不能代替检影验光和试片检查验光,更不能用电脑验光打印的结果作为验光处方。

--镜片起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作用。镜片是一个大家族,品种繁多,如光学镜片、变色镜片、超薄镜片、树脂镜片、水晶镜片、镀膜镜片等等,各具特色,所以配镜时一定要根据配戴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镜片才能发挥眼镜的功能。无论选什么样的镜片,一定别忘了查镜片包装袋上是否合乎标准要求的中文标识(厂名、厂址、度数、中心厚度等)。

--眼镜架在眼镜中起支撑和装饰的作用,镜架的选择必须依据验光处方,既讲究科学合理,又考虑美观大方。许多消费者不了解眼镜知识,盲目追求大框架。根据中国人的面庞的特点,瞳孔距离一般在60-65MM左右,如果戴上70-75MM中心距的大镜架,会导致镜片中心外移,产生视物不清,头晕等症状。

--对已装好的眼镜应检查一下装配质量。查看镜片与镜圈之间是否有明显的空隙以防掉片;对半框眼镜,应注意丝线不得有磨损或破裂现象;对无框眼镜应注意螺丝紧固;左右两镜片的材料色泽应基本一致,表面相对平整,两镜腿张开平放或倒伏均保持平整,镜架无扭曲现象等。

--配镜后一定要索取验光处方和配镜凭证,配戴眼镜后若感到头昏、头痛、视物不清等不适症,应迅速与眼镜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可凭眼镜店出具的有关证明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质量投诉。

屈光不正患者配镜必须经过严格的屈光度检查及瞳距测量,后定配眼镜、切忌盲目购买成品眼镜。
高度近视、远视要选用较薄的高折率的镜片、高度近视、远视不宜选用大镜架、以免配镜瞳距不准和镜片偏厚、以及严重的三棱镜作用而产生物体变形及其它不适情况。
小学生配镜选择比较安全的树脂镜片以免镜片的破裂而伤害到眼睛。
配镜后要注意眼镜的质量,首先镜片的屈光度误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第二镜片光学中心和瞳距要一致,镜架与镜片装配要吻合,镜片表面不得有汽泡、麻点、霍光及脱膜现象。镜架的托叶、镜腿必须要根据个人脸型严格调正。

准备配眼镜,尤其是初次配镜的同学,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验配到合格的眼镜,应当怎样预防近视的发生。
医学眼镜中心的配镜专家说:要配制一副合格的眼镜,达到矫正屈光不正、保护视力的目的,应该认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验光要准确:验光是配镜的首要依据。验光数据的准确与否与配镜的合格有着直接的关系。验光数据是指(1)屈光度;(2)散光轴向;(3)瞳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6岁以下初次配镜的少年儿童,必须经过散瞳验光以确定是否存在假性近视。二、不宜选择过于宽大的镜架
应根据配戴者的脸型选择与本人瞳距相符的镜架,以保证镜片的光学中心与配戴者的瞳孔相吻合。
为确实把好关,重要的是选择那些正规、专业的大眼镜公司(店)去验配,以获得质量与服务上的保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