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

如题所述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该句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伯牙破琴》。

《伯牙破琴》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扩展资料:

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破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知音难得,可遇难不可求。古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遇一知己,生便无憾,可见知音之贵!

知音难遇,义气相投,总还易得。有共同的理想志趣,便可义结金兰。在大中华文化圈,妇孺皆知的便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刘备、关羽和张飞人生相遇,意气相投,便在一个开满桃花的园林,举酒盟誓,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人生抱负。能不能实现另回事,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总令人心生感动。

同志义士可为,知音亦非不可得。《列子》就记载,时演奏达人伯牙在泰山上触景生情,独自鼓琴,恰遇钟子期,听出弦外之音,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至子期死,知音不在。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操,倾高山绝响,随流水而逝。令人感动不已,一直传诵至今。

此人间难得几回闻,还有更绝的,更令人心痛唏嘘,却是一个外国传说,非但知音,何止破琴,虽未桃园结义,知音离去,却同日决然赴死,更添悲壮。

约在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叫迦梨陀娑,是梵文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旃陀罗笈多二世视为宫中宝贝。

同时期斯里兰卡的国王鸠摩罗陀娑也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部梵语诗《悉多落难记》,流传到印度,被迦梨陀娑读到,十分欣赏,便立即远行去会见这位国王。鸠摩罗陀娑国王久闻迦梨陀娑盛名,两人诗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常在一起切蹉诗艺。

一天国王鸠摩罗陀娑去妓院赏玩,看到有一只蜜蜂飞落在一朵莲花上,心有所动,随手在墙上写下两句诗:“莲花初放招蜂来,落在花上心愉快。”随后他对在场人说如有人能续补后两句,愿以重金相赏。

恰巧第二天迦梨陀娑也到这所妓院消遣,看到墙壁上的两句诗,随手在下面补添了两句:“不伤花容只采蜜, 花枝摇动方离去。”

有个斯里兰卡妓女知道国王的诺言,刚好看到迦梨陀娑把全诗补全,她为了得到国王赏金,就将一代大诗人迦梨陀娑残忍杀死,然后禀告国王冒充是她写出了下面两句诗。

鸠摩罗陀娑国王又来到妓院,看到下两句诗,却没轻易相信是这位妓女所作。便很快查明都是妓女的阴谋,再也不能与好友面对面一起诗歌相和了。

鸠摩罗陀娑万分悲痛,强忍泪水为迦梨陀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对迦梨陀娑尸体火化时,国王不能自己,竟毅然地跳入大火中,葬身火海,陪伴诗友而去。国王的五位王妃也随着跳入火中,为夫殉葬。

现场人无不失声痛哭,哭声一片,在场的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无不恸哭失声,场景悲壮!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原文: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出处:《列子·汤问》

全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1、高山流水

读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造句: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2、伯牙绝弦

读音:bó yá jué xián

释义: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造句: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绝弦又令多少人唏嘘慨叹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22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知音难得,可遇难不可求。古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遇一知己,生便无憾,可见知音之贵!

知音难遇,义气相投,总还易得。有共同的理想志趣,便可义结金兰。在大中华文化圈,妇孺皆知的便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刘备、关羽和张飞人生相遇,意气相投,便在一个开满桃花的园林,举酒盟誓,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人生抱负。能不能实现另回事,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总令人心生感动。

同志义士可为,知音亦非不可得。《列子》就记载,时演奏达人伯牙在泰山上触景生情,独自鼓琴,恰遇钟子期,听出弦外之音,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至子期死,知音不在。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操,倾高山绝响,随流水而逝。令人感动不已,一直传诵至今。

此人间难得几回闻,还有更绝的,更令人心痛唏嘘,却是一个外国传说,非但知音,何止破琴,虽未桃园结义,知音离去,却同日决然赴死,更添悲壮。

约在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叫迦梨陀娑,是梵文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旃陀罗笈多二世视为宫中宝贝。

同时期斯里兰卡的国王鸠摩罗陀娑也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部梵语诗《悉多落难记》,流传到印度,被迦梨陀娑读到,十分欣赏,便立即远行去会见这位国王。鸠摩罗陀娑国王久闻迦梨陀娑盛名,两人诗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常在一起切蹉诗艺。

一天国王鸠摩罗陀娑去妓院赏玩,看到有一只蜜蜂飞落在一朵莲花上,心有所动,随手在墙上写下两句诗:“莲花初放招蜂来,落在花上心愉快。”随后他对在场人说如有人能续补后两句,愿以重金相赏。

恰巧第二天迦梨陀娑也到这所妓院消遣,看到墙壁上的两句诗,随手在下面补添了两句:“不伤花容只采蜜, 花枝摇动方离去。”

有个斯里兰卡妓女知道国王的诺言,刚好看到迦梨陀娑把全诗补全,她为了得到国王赏金,就将一代大诗人迦梨陀娑残忍杀死,然后禀告国王冒充是她写出了下面两句诗。

鸠摩罗陀娑国王又来到妓院,看到下两句诗,却没轻易相信是这位妓女所作。便很快查明都是妓女的阴谋,再也不能与好友面对面一起诗歌相和了。

鸠摩罗陀娑万分悲痛,强忍泪水为迦梨陀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对迦梨陀娑尸体火化时,国王不能自己,竟毅然地跳入大火中,葬身火海,陪伴诗友而去。国王的五位王妃也随着跳入火中,为夫殉葬。

现场人无不失声痛哭,哭声一片,在场的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无不恸哭失声,场景悲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25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该句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伯牙破琴》。《伯牙破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扩展资料:译文: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破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