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关系

一页纸以上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在敌军占领我方地区后,在敌人控制的地区进行敌后反抗。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正面战场要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压力通常很大,但敌后战场一般都是游击战,扰乱敌人,起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功效,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我国8年抗日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因为当时,国民党实力比较雄厚,承受得住日本的正面进攻,虽然节节失利,但不可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承受的牺牲。

两个战场与两条路线
即: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概念解释分析
①正面战场:以国民政府为主,抗战初期抗击了侵华日军大部分,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而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其原因主要是蒋企图依靠英美支持,一举击溃日本,从而避免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强大而威胁蒋的统治。
②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①抗战路线不同:(略,见上)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从合作的情况来看,军队都属于国民政府的编制)
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分若干战区;后者在日本占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以阵地的防御战为主;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⑤战略地位不同:(略,见上“概念解释”)
3.两个战场的主要联系
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过程中两个不同战场状况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①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一系列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结果丧师失地,人民遭殃。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受日本诱降政策影响,国民政府政治态度两面性,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失败,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地位日益降低,不再是抗日的主战场。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①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集中扫荡根据地,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克服了根据地艰难困苦的局面,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在国内外有利条件下,展开大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6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是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
第2个回答  2018-06-15
现在是14年抗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