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以下四个问题,或答其中的某几个也行,谢谢啦。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涉及哪些主要方面?
2.四个会计基本假设的具体作用?每个假设举一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会计实务的?
3.理解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准则变迁之间的关系?
4.梳理并评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3、4题结合2014年的新准则作答。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属于会计信息必备的一个要求,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只有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企业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报告,否则只会误导投资者和民众,造成损失。
2、会计主体的作用:所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通俗的说就是你现在正在某个单位做会计工作,这个单位就是所谓会计主体。会计主体这个前提非常重要,在会计实务中它界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因为有的会计业务,如你单位赊销给某公司的产品,对会计主体来讲是债权。如果对于购货单位来讲,就变成债务了。

持续经营的意义: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

会计分期的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