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李白的诗

如题所述

(一)李白的诗歌,张扬着狂放不羁的个性风采,绽放着超然独立的人格魅力。
李白自称“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与韩荆州书》)。在《流夜郎赠辛判官》中述说着“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往事,透露着“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狂放之气。李白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孤傲自信,不输他人的人格魅力。他恃才傲物,“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
李白的《古风・其十二》: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诗中以松柏的孤直和严子陵的不慕荣利、热爱自由为喻,抒发了自己刚直独立的情怀。
(二)李白的诗歌,洋溢着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也流露了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悲愤和苦闷。
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欲以“三十万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的人生理想。他的“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赠卫尉张卿》)是何等的潇洒!“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却抒发了诗人备受压抑、志不得抒的情绪,又是何等的悲愤!“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却又是一种释怀的境界!
(三)李白的诗歌,深情地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气势雄壮,意境开阔,动人心魄!宛如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
(四)李白的诗歌,浸透着乡情、友情、亲情的温暖,写得极为真切感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一首旅人思乡之诗。感情豁达开朗、一泻无余,既写了主人的盛情,又融入淡淡的乡愁,自然无痕却诗味隽永。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流溢着真挚的友情,用笔轻松,却情深意浓。自是,“桃花潭水”就成为描写友谊情深的常用词。
《寄东鲁二稚子》:“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诗中浸透着对儿女的浓浓思念之情,情感浓烈,读来撼人心魄。
(五)李白诗歌的蔑视权贵和关注民生的精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出了李白蔑视权贵的铮铮骨气!“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去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其二十四),则对权贵的豪奢与小人得势的飞扬跋扈进行了无情地讽刺,把他们比同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了最高统治者不辨“尧与跖”的荒唐与暗昧无知。
《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静谧的月色下,千家万户的捣衣声中透亲人离别的痛楚;飒飒秋风里,寄托着对戍边亲人的思念深情,诵来令人怦然心动。
此外,如“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的《丁都护歌》,则写出了纤夫之苦,令人为纤夫凄切哀怨的艰辛生活几不忍卒读。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分析
李白是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又暴发强烈的感情,是他抒情方式的鲜明特色。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贯穿着奔放的气势;他的诗歌想象奇特、变幻莫测,常常发想无端,带有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他的诗歌创作打破了一切固有的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情性之所至而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诗歌意象广阔,意境优美,语言声色骈臻,流丽生辉,艺术成就极高,被宋人李~许为“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师友记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白的《忆秦娥》:“太白纯以气象胜。”此语亦可评其诗。
(一)李白诗歌的宏大气势。
李白天赋极高且颇为自负,其胸多风云气。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多具以气夺人的特点。故其诗写得气势非凡,场面宏大。
《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颇为自负,气势不凡。
如《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戏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在诗篇开首以黄河奔腾天际而来的气势起兴,继而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愁,但这种“悲愁”稍纵即逝,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豪壮气概所淹没,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诗中使用夸张手法以表现豪迈诗情,感情充实而深厚,深潜于酒话中的郁怒情绪如汹涌波涛,极有气势。全诗如大河奔流,有气势,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再如《行路难三首》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_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全诗从语调到气势,皆是李白式的。李白运用大量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二)李白诗歌奇特、丰富的想象。
李白诗歌的宏大气势,源于他飞腾天地古今的奇特想象。李白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状;李白的想象,纵横变幻,离奇惝恍,跌宕无迹,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李白的想象,想落天外,奇之又奇,虚实莫辨,常以笔势的大开大合,紧扣动读者心弦。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他丰富的奇特想象和惊人的艺术技巧――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可谓极写蜀地山川的雄伟壮丽和惊奇险绝,整篇诗作飞腾着神奇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气魄,想象奇谲瑰伟,非常人所及,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李白对明月情有独钟,对明月的想象尤为奇特。“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想像新颖而奇特,不落俗套。
(三)李白诗歌的独特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那些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特别能够引起他的兴趣。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瑰伟的独特意象。江河、高山、大鹏、凤鸟、日月等均出现于其诗中。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意象极为壮阔,非同凡响。又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一种崇高感,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在《临路歌》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以鹏自喻,感慨苍凉。诗人还借凤鸟明志:“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轩。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表明了诗人甘居清流,不随浊波浮沉的高洁志向。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明月”、“鲜花”、“我”的意象构成一幅图画,成为深沉的孤独的象征,并贯穿全诗。全诗想象奇特,以乐写哀,以旷达抒悲郁,别有一番风味。
(四)李白诗歌的优美意境。
李白诗歌的美丰富多彩。他的诗不独雄奇瑰伟的壮美气势,也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尤其体现在他那随意兴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这是写片刻超然意趣的兴到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相合,人与山景刹那间灵性相通,物我偕忘,浑然合一,意境优美,情味隽永。
如《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夜中笛声悠扬,荡漾起盎然春意;忽又以曲中折柳,而顿生故园乡情。诗中有画,画中见景,景中生情,情景相合,意韵悠悠。
再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别情离意,写得深切意浓,境界开阔、疏朗。“青山”、“白水”、“浮云”、“落日”,伴以“萧萧”“马鸣”,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五)李白诗歌的清新俊逸风神。
李白的诗歌,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度以及大手笔的才情,形成了他诗歌的清新俊逸的情韵风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借景抒情,意韵高逸,寄慨遥深,用笔浑然天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这些诗作,多写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兴到神会的片刻情思,多属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和极富诗情的神趣,灵感新奇,一气流贯,颇具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流溢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美,非大手笔不能如此也!
(六)李白诗歌语言的平易自然风格
李白在吸取前人诗歌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他诗歌语言的独特风格,具有通俗平易、简洁明快的特点。他的诗歌语言,不但明朗含蓄、通俗精炼,而且清新明丽、珠圆玉润,具芙蓉出水之美。杜甫在《春日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新”、“俊逸”正是对李白诗歌语言两种主要风格的精确概括。
如《上三峡》:“……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诗句取诸民歌,语言明朗流转、平白自然,但意韵深厚。
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言明白如话,朴拙无华。但取景、造境、生意、用语皆自然、清新,淡而有味。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这三首诗系李白供奉翰林时所作。虽属应制之作,然造境用语颇显功夫。诗句中“群玉山”、“瑶台”、“凝香”、“露华”、“沉香亭”等用语清新流畅,意境优美华赡,构成的意象雍容丰腴,读来齿颊生香。
三、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代骄子,他一出现便震惊了诗坛。他以气挟风雷的大手笔之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被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时人称之“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5](《李太白全集・草堂集序》),此言不虚!李白的诗歌千百年来为人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杜甫曾在《梦李白》诗中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句对李白诗歌予以极高的评价,指出其不朽地位;唐文宗曾下诏“以白歌诗,斐f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光彩四溢的人格魅力无人能及,他的诗歌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他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他诗歌中包蕴的变幻莫测的想象、吞吐山河的气势、豪放飘逸的风格、清水芙蓉的诗美,对后代诗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诗歌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李白以才力和气质写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其诗风是常人无法学习的。在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着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对李白由衷地赞誉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并预言了其诗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李白的诗歌对中晚唐的诗坛有着巨大影响。韩愈、孟郊、李贺、李益、杜牧等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退之七言古绝有绝似太白处”(冯马位《秋窗随笔》);”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淡荡耳”(陆时雍《诗境总论》)。至宋代的欧阳修、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对李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评价。如欧阳修“于李白而甚赏爱”(刘《中山诗话》);苏轼“晚学李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陈师道《后山诗话》)。即使对李白有所批评的朱熹,却也公正指出“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4](《朱子语类》卷第140)。至明清的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都深受李白诗的影响,从而使浪漫、豪放、俊爽的诗风得到不断地发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