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交育种的杂交育种程序

如题所述

在中国,一般包括以下环节:①原始材料观察。种植国内外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观察研究,以便选取可供利用的杂交亲本。②亲本圃。种植杂交亲本,为便利操作,可采用宽行距点播,按性状归类种植,花期不同的材料要分期播种,以利杂交。③选种圃。种植各世代杂种材料,按预定的杂种后代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如采用系谱法则要点播,以利选株。④产量比较试验。种植优良品系,比较其性状优劣、产量高低、品质好坏。需有一定的试验设计,按规格种植,经2~3年试验,最后选出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少数纯合品种,提交区域试验。在此阶段种植初步参加鉴定试验的品系的地段称鉴定圃。这时的材料数目多,种子少,种植的小区面积小,所得数据仅是初步结果,一般进行1~2年。经鉴定圃选出的优良品系进入品种预备试验或品种比较试验,供试品种数较少,小区面积增大,重复3~4次,一般进行2~3年。参加品种比较或预备试验的材料,可以择优同时进行多点试验及生产试验,并注意作好种子繁殖工作。
育成品种与旧品种的区别以及它的稳定性和表型的一致性,简称DSU。育种程序的安排还因不同国家对品种DSU 要求的标准而异。如美国有些育种单位对品种内一致性要求不严格,一般在F4~F5系统就可不再选择而进入品种比较试验。但英国及西北欧国家则对品种的一致性要求很高,其选择年限就长些。
由于杂交育种一般需7~9年时间才可育成优良品种,现代育种都采取加速世代的做法,如利用温室、异地、异季等条件一年种植2~3代,结合多点试验、稀播繁殖等措施,尽可能缩短育种年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