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版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活字印刷 文言文翻译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

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2. 活字印刷(文言文)翻译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

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3. 活字印刷文言文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 《活字板》全文翻译

活板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5. 造活字印书法文言文翻译

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帛,谓之帛书,厥后文籍浸广。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又为之纸,故字从巾。案前汉皇后纪已有赫*【豆虎】纸,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渔网造纸,成为蔡伦纸。而文集资之,以为卷轴,取其易于卷舒,目之曰卷。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录梓之法,其本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

6.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

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

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

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

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

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

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

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略有改动。《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科

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活板,就是活字板。板,同“版”。

〔盛为之〕大规模的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钱唇〕铜钱的边。

〔令〕使。

〔和(huò)〕混合。

〔冒〕蒙,盖。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就〕完成。

〔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奇字〕生僻字。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

〔兼〕并且。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就是上文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

〔讫(qì)〕完毕。

〔殊不〕一点也不。

〔予群从(cóng)〕我的弟伯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新的亲属,例如

堂兄弟为从兄弟。

7. 古文活版的全文拼音加音调

huó bǎn yuán wén : 活 板 原 文 : bǎn yìn shū jí , tánɡ rén shànɡ wèi shènɡ wéi zhī 。

wǔ dài shí shǐ yìn wǔ jīnɡ , yǐ hòu diǎn jí jiē wéi bǎn běn 。 板 印 书 籍 , 唐 人 尚 未 盛 为 之 。

五 代 时 始 印 五 经 , 已 后 典 籍 皆 为 板 本 。 qìnɡ lì zhōnɡ yǒu bù yī bì shēnɡ , yòu wéi huó bǎn 。

qí fǎ : yònɡ jiāo ní kè zì , báo rú qián chún , měi zì wéi yí yìn , huǒ shāo lìnɡ jiān 。 xiān shè yì tié bǎn , qí shànɡ yǐ sōnɡ zhī 、là hé zhǐ huī zhī lèi mào zhī 。

yù yìn , zé yǐ yì tiě fàn zhì tié bǎn shànɡ , nǎi mì bù zì yìn , mǎn tiě fàn wéi yì bǎn , chí jiù huǒ yánɡ zhī , yào shāo rónɡ , zé yǐ yì pínɡ bǎn àn qí miàn , zé zì pínɡ rú dǐ 。 庆 历 中 有 布 衣 毕 升 , 又 为 活 板 。

其 法 : 用 胶 泥 刻 字 , 薄 如 钱 唇 , 每 字 为 一 印 , 火 烧 令 坚 。 先 设 一 铁 板 , 其 上 以 松 脂 、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

欲 印 ,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 乃 密 布 字 印 , 满 铁 范 为 一 板 , 持 就 火 炀 之 , 药 稍 熔 , 则 以 一 平 板 按 其 面 , 则 字 平 如 砥 。 ruò zhǐ yìn sān èr běn , wèi wéi jiǎn yì ; ruò yìn shù shí bǎi qiān běn , zé jí wéi shén sù 。

chánɡ zuò èr tié bǎn , yì bǎn yìn shuā , — bǎn yǐ zì bù zì , cǐ yìn zhě cái bì , zé dì èr bǎn yǐ jù , ɡènɡ hù yònɡ zhī , shùn xī kě jiù 。 měi — zì jiē yǒu shù yìn , rú “ zhī ” “ yě ” děnɡ zì , měi zì yǒu èr shí yú yìn , yǐ bèi yì bǎn nèi yǒu chónɡ fù zhě 。

若 止 印 三 二 本 , 未 为 简 易 ; 若 印 数 十 百 千 本 , 则 极 为 神 速 。 常 作 二 铁 板 , 一 板 印 刷 , — 板 已 自 布 字 , 此 印 者 才 毕 , 则 第 二 板 已 具 , 更 互 用 之 , 瞬 息 可 就 。

每 — 字 皆 有 数 印 , 如 “ 之 ” “ 也 ” 等 字 , 每 字 有 二 十 余 印 , 以 备 一 板 内 有 重 复 者 。 bú yònɡ , zé yǐ zhǐ tiē zhī , měi yùn wéi yì tiē , mù ɡé zhù zhī 。

yǒu qí zì sù wú bèi zhě , xuán kè zhī , yǐ cǎo huǒ shāo , shùn xī kě chénɡ 。 bù yǐ mù wéi zhī zhě , wén lǐ yǒu shū mì , zhān shuǐ zé ɡāo xià bù pínɡ , jiān yǔ yào xiānɡ zhān , bù ké qǔ ; bú ruò fán tǔ , yònɡ qì zài huǒ lìnɡ yào rónɡ , yǐ shǒu fú zhī , qí yìn zì luò , shū bù zhān wū 。

不 用 , 则 以 纸 帖 之 , 每 韵 为 一 帖 , 木 格 贮 之 。 有 奇 字 素 无 备 者 , 旋 刻 之 , 以 草 火 烧 , 瞬 息 可 成 。

不 以 木 为 之 者 , 文 理 有 疏 密 , 沾 水 则 高 下 不 平 , 兼 与 药 相 粘 , 不 可 取 ; 不 若 燔 土 , 用 讫 再 火 令 药 熔 , 以 手 拂 之 , 其 印 自 落 , 殊 不 沾 污 。 shēnɡ sǐ , qí yìn wéi yǔ qún cónɡ suǒ dé , zhì jīn bǎo cánɡ 。

升 死 , 其 印 为 予 群 从 所 得 , 至 今 保 藏 。

8. 沈括的《活版》详细翻译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②。

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13)纸灰之类冒(14)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26),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本文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编由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编人王浩铭)编辑本段《活板》字词注释(1)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

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尚:还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之,指“板印书籍。”

为:是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以后。

已,通“以”。 (6)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同"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自行。

(23)具:准备好。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印:字印。

(27) 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8)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9)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30) 旋:随即,很快地。 (31)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2)文理:纹理,质地。 (33)兼:又。

(34)不可取:拿不下来。 (35)燔(fá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36)讫(qì):终了,完毕。 (37)殊不:一点也不。

(38)为予群从(zò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

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为,被。《活板》原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重要书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融化,就用一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板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用木头刻活字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融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相似回答